<文聯絮語>:歷史文化學堂(九) 電台講演錄音感想

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文聯會)主辦,優質教育基金贊助的《歷史文化學堂(第九屆)——粵港飲食文化》50支優秀隊伍的作品於2024年9月3日至2025年1月14日期間,逢星期二下午5時至6時於新城知訊台 FM99.7《世界隨意門》節目中播出,現來看看部分隊伍的錄音感想及分享。

學校:十八鄉鄉事委員會公益社小學

學生:溫貝儀、溫子淇、胡卓琳、何俊邦、張怡苒

作品:可愛的腸粉姨

感想:我們學會聲演不同角色的技巧,老師亦給予我們自由發揮的空間,令整個製作及錄音過程更添趣味。此外,電台專業指導也讓我們受益不淺。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們對粵港飲食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也讓我們體會到製作單位背後的用心。

學校:沙田圍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

學生:黃梓淳、黎珮瑜、鄧仟羚、蔡文謙

作品:盆菜放大鏡

感想:我們在搜集資料的時候,更了解傳統食物盆菜的知識,例如:在盆菜內如何放置食物,每一層食物的特色等,還有人們何時何地吃盆菜,以及盆菜的典故,真是一次十分難忘而寶貴的學習經驗。

——鄧仟羚同學

學校:伊利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學生:吳欣怡、方意喬、何雨晨、林曦

作品:香港茶餐記

感想:感謝文聯會舉辦這個活動,讓我們有機會前往電台錄音,深入了解廣播製作的過程。在製作劇本時,我們亦學習了有關粵港飲食歷史和文化的知識,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周圍的食物和飲品有了更深刻的反思,進而理解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

學校:循道衞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

學生:梁銳聰、陳展博、黃依琳

作品:大牌檔

感想:感謝文聯會及新城電台賜予我們親臨電台錄音的機會,這機會得來不易,使我們體會到錄音時要使用不同技巧,如語調變化來吸引聽眾。我們的錄音需要考量現場表達能力,感謝電台給予我們一個靈活發揮演說技巧的機會,讓我們以對中華文化的熱情來吸引聽眾!

學校: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

學生:林思婷、孔慧翹、馮寶瑩、洪嘉琳

作品:香港人珍藏的回憶

感想:此次活動使我們重新審視對傳統飲食的熱愛。雖然現代快餐和流行甜品吸引了不少人,但砵仔糕的獨特魅力讓我們感受到傳統的價值,提醒大家在追求新潮的同時,也要珍惜和保護文化遺產。這次經歷不僅豐富了我們的創作視野,還讓我們更加珍視傳統美食所承載的深厚文化意義。

學校:迦密中學

學生:石濬嘉、司徒煥娜、蘇樂怡

作品:尋尋覓覓飲飲食食——熟食中心

感想:是次活動讓我們不僅學會了使用錄音設備、控制語速和情感,還掌握了主持技巧和清晰表達的方法。我們還對熟食中心的歷史、文化和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認識了香港,更加欣賞香港的獨特魅力,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

學校:德蘭中學

學生:鄭惠渝、傅珮姿、蘇嘉晞、陳英明、林心晴

作品:腐竹撞雞蛋,變成了糖水!

感想:嶺南地區糖資源豐富,前人發揮創意,就地取材,創造了「廣東三寶」之一:糖水。師生查閱文獻,考察糖水店和街市,研究腐竹雞蛋糖水的歷史。飯後糖水,忙裏偷閒,反映香港經濟和民生百態。腐竹撞雞蛋,變為一碗滋味的糖水,吃起來更具意義,幸福美滿。

學校:深培中學

學生:余嘉恩、梁韵怡、葉穎妍、黃傲淇、黎天賜

作品:古今涼茶探索

感想:我們都是首次進入專業的錄音室錄製作品。過程中,我們用眼神互相鼓勵,以便讓組員迅速進入狀態,代入劇本角色。面對陌生環境,我們難免有些緊張,有同學更全程漲紅了臉地錄製。總之,這次經驗學習讓我們認識到廣播劇的製作過程,明白了劇本與錄音的不易。

學校: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學生:王堃兆、吳嶸謙、周寶怡、方曉婷

作品:當外星人遇上港式茶餐廳

感想:茶餐廳的菜式和飲品,例如蛋撻、絲襪奶茶等,均能代表香港獨特的飲食文化,故此我們以此為題,加以發掘,獲益良多。我們第一次嘗試編劇和錄音,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如組員意見不一和咬字不清晰等,最後憑著互信和堅持,成功克服困難。希望大家細心欣賞及支持我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