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小書>:在杜巴廣場感受旅行的意義

#47福見福建(2025年9-10月號第47期)

圖、文:小書(作家)

都說去尼泊爾是一場療心之旅。回程的時候,我的行李不減,心情卻輕鬆了。

尼泊爾首都的正式名稱是加德滿都大都會(Kathmandu Metropolitan City)。人們心目中的大都會是摩天大樓,是車水馬龍,是光鮮亮麗,然而在加都,我見到的是沙塵滾滾,是電線纏繞,是處處神廟。

「杜巴」在尼泊爾語中意為「皇宮」,這裏原是舊皇宮的所在地。首都的杜巴廣場上都是成群的鴿子,當地人忙於在神像前等待神明的祝福,在香火前祈求神明保佑;遊客們則忙於左顧右盼,爭取最佳的拍攝位置。

走進杜巴廣場,沿途所見都是千百年來印度教與佛教交織孕育出的獨特文化景觀。置身其中,能深深感受到人們對自然和神明的敬畏。我拍下了老舊得看不出所以然的神猴雕像、神態自若的苦行僧、層塔式的木雕神廟,以及散坐在神廟外的尼泊爾人。

卡爾.巴塔拉神廟前人頭湧湧。最初,我以為神職人員正在向信眾灑水祝福,走近一看,才發現他正忙着一邊收取金錢,一邊在信眾額前印上紅點。詢問同行的老師後才知道,這是印度的傳統習俗,以朱砂、水、米和花瓣製成塗料,點在眉心位置,代表祝福和平安。這座神廟供奉著一位三米高、全身漆黑的神祇,祂左手握著三顆人頭,右手高舉利劍,腳下踩著一名被打倒的惡人,強調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再往前走,便會見到庫瑪麗女神廟,裏面住著尼泊爾獨有的「活女神」 庫瑪麗(Kumari)。庫瑪麗女神是印度教女神塔蕾珠(Taleju)的化身,象徵善良與力量。傳說古時,尼泊爾的一位國王惹怒女神,女神決定不再庇佑國家。經過國王的苦苦懇求,女神最終表示將會附身於一名純潔少女。自此,尼泊爾歷任國王都會尋找符合條件的女孩,尊她為「女神」。

庫瑪麗的候選人必須是來自尼瓦爾族佛教家庭的3至5歲女孩,選拔要求繁多且嚴謹,例如不能流過血,從未生病,不能有斑點或胎記等。候選女孩還要接受各種試煉,如看到被宰殺祭獻的水牛時不能嚇哭(我覺得這對幼齡的女孩來說確是嚴苛的考驗)。庫瑪麗一旦獲選,便需留在廟中,直到身體出現「凡人徵兆」(如月經初潮、牙齒掉落)才會退位。

幸運的我們當天早上趕上庫瑪麗露面的時間。現場工作人員提醒遊客在女神現身時不准拍攝,並要保持安靜。突然,場內氣氛緊張肅穆,二樓正中的窗戶被緩緩打開,臉上木無表情的庫瑪麗出現了大概十多秒。有人做出「拜拜」的動作,大家都全神貫注地看著小女孩。後來老師說,如果庫瑪麗在信眾前隨意流露出情感,會被視為不吉利。

從尼泊爾回來已經一年多了,但這趟旅程的片段常常在我的腦海中迴盪。彷彿相隔越遠,景象越清晰,我也越發相信,傳統文化在人工智能的時代洪流中存在的特殊意義。

重要的東西,往往都是看不見、摸不著,卻能被恆久地藏在心底。

杜巴廣場入場門票
杜巴廣場入場門票
受祝福的小孩與神猴雕像
受祝福的小孩與神猴雕像
散坐在神廟外的尼泊爾人
散坐在神廟外的尼泊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