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手記>:齊魯札記:山水人文的啟發

#46客至(2025年7-8月號第46期)

圖、文:施清怡(港大同學會書院中四學生)

你對山東的印象是什麼?是「時來泉上濯塵土,冰雪滿懷清興孤」的靜心之所,還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的雄偉之處?是「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的莊麗之地,還是「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的極樂之境?以往我對山東的印象僅限於書本。這次以學校中國文化大使的身分,參加教育局舉辦的「山東省東營、淄博歷史文化探索之旅」,親身踏訪齊魯大地,山東在我心中的形象也因此改變。

蒲松齡紀念館

兼具現代與古典之美,聊齋人物之雕像,書中之場景隨處可見,可見設計者的用心。當我們抵達蒲松齡先生墓碑時,正值黃昏時分。滿地堆積的黃花,細雨濕潤的梧桐,不禁感慨:「這次第,怎一箇愁字了得」!

這裏長眠著一位一生不得志的天才。蒲松齡先生一生坎坷,到頭來遺言也只是這幾個字,字裏行間流露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寂。然而,「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間乎」的又豈止蒲松齡一人?古往今來,多少的佳人才子懷才不遇,鬱鬱寡歡。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什麼?是當時萬惡的封建社會。正因如此,我們更應感激先賢的努力,讓我們能夠自由自在地寫下自己的感受,不被任何規矩所束縛,不必再經歷「淒淒慘慘戚戚」漫長且難捱的日子。

齊國城牆

我們有幸參觀了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城牆。城牆約二人高,氣勢威嚴,城內曲折的小巷又增添了些許趣味。聽著解說員朗朗之聲,我們彷彿回到了當時那段人才輩出,卻又艱難困苦的歲月。

古國神遊,追慕先賢,我不禁想起了歷史長河中傳奇般的君臣——齊恒公和管仲。一位在春秋時期的動盪年代中堅守寬容大量,真正做到「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一個開創「以商治國」的偉大思想,深刻體現「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治國理念。人生如夢,何其短暫,曾經的齊國是何其的鼎盛,卻也未能躲過被吞併的命運。「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再強盛的事物終有消亡的一天。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以求不留遺憾。與其緬懷過去,不如「一尊還酹江月」!

山東,既是靜心之所,亦是雄偉之處;既是莊麗之地,亦是極樂之境。山東有溫情,有友情,有豪情,亦有人間煙火情。這次旅程讓我們受益良多,背後當然少不了他人的付出。在此,謝謝為此付出的人,也希望政府能舉辦更多像山東團般,既兼顧文化傳承,又富有娛樂趣味的交流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