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行之路>:尋根嶺南:撫摸千年文化年輪

三月的嶺南,春深似海,滿城飛花。當金色的陽光穿過薄霧,為千年古鎮鋪滿春日氣息時,我有幸隨香港基本法基金會踏上文化尋根之旅,前往「四大名鎮」之一的佛山,近距離感受這座生生不息的古鎮所蘊含的嶺南風韻與文化脈動。

我們的首站是被譽為「東方民間藝術之宮」的嶺南聖域——佛山祖廟。這座祖廟不僅是明清時期本地古建築的藝術瑰寶,更承載著佛山人的精神信仰與文化記憶。它始建於宋代,其建築群集嶺南傳統建築技藝之大成,採用了「三雕兩塑一鑄」的裝飾藝術。

走進祖廟,濃郁的嶺南建築特色立即映入眼簾。最吸引人的是屋頂上那些色彩斑斕的陶塑裝飾,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瑞獸造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主殿供奉著北帝神像,香火鼎盛,不少當地居民在此燒香祈福,感受濃厚的民間信仰氛圍。最令人驚喜的是萬福臺,這座保存完好的古戲臺至今仍在使用。我們正好趕上一場精彩的醒獅表演,鑼鼓聲中,醒獅在臺前騰挪跳躍,引來陣陣喝彩。漫步在祖廟內,鑊耳山牆、雕花屏風與石板路相映成趣,處處彰顯嶺南建築之美。在這裏,每一處建築如同一本厚重的史書,無聲地訴說著嶺南地區千百年來的人文故事。

走出祖廟厚重的歷史氛圍,僅百步之遙,我們便踏入了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嶺南天地。這片由22棟歷史建築活化而成的文化街區,巧妙地將嶺南古韻與國際時尚融為一體。通過歷史文化、藝術與商業的完美融合,嶺南天地向世界展示著嶺南文化與時俱進的魅力,成為佛山旅遊城市的新名片。

經過一天的嶺南文化浸潤,佛山這座千年古鎮在我心中已然鮮活起來。夜幕降臨時,基金會的聯歡晚會將今日的情緒推向高潮。舞臺上,一首首經典老歌接連唱響,當《萬水千山總是情》的旋律響起,在場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打起節拍,仿佛字字句句都浸透著對嶺南文化的認同。

翌日,我們探訪了歷史悠久的「陶瓷活化石」——南風古灶。這座始建於明代的柴燒龍窯,至今仍在使用,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站在高處俯瞰,窯體依山勢而築,因其形狀斜臥似龍而得名龍窯。漫步在古灶景區內,青石板路兩側是典型的嶺南民居,紅磚牆上爬滿翠綠的藤蔓,恍若置身於一幅水墨畫卷。轉角處陳列的精美陶器令人駐足,這些凝聚匠心的手工藝品仿佛具有魔力,無不彰顯著「南國陶都」的非凡魅力。

短短兩日的佛山研學之旅雖如白駒過隙,卻在我心間烙下深刻的印記。回望這次的尋根之旅,我不僅近距離領略了嶺南地區的建築風格,還透過車窗欣賞了中山科技園的現代風貌,傳統與現代的交相輝映令人感慨萬千。這次旅程使我更加明白,研學之旅的意義不僅在於書本中知識的積累,更在於與文化產生濃烈的共鳴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