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交流>:同心、同行、同創,共促滬港師生交流學習 德蘭中學上海姊妹學校科技文化交流團

德蘭中學的師生於2024年復活節時,參加了為期五日四夜的科技文化交流團,前往姊妹學校——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此次交流旨在促進兩校的科技文化及學術交流,同學們在當地體驗高中課程,入住學生家庭,增進跨文化交流,拓寬視野。在歡迎會上,兩校的師生共同開展了STEAM科創活動交流。同學們通過展示他們的科創項目和作品,分享彼此的設計理念和製作過程,互相啓發和學習。

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以培育高中生的「工程素養」為辦學特色,在「尚理」的辦學理念引領下,著力培養人文厚實、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高中生。學校被列為區重點中學,擁有理科教學優勢,學生屢屢在數學、物理、電腦等學科展現特長和才能。我們跟上海的同學上了數學課、中文課、心理課等富有特色的基礎課程。在數學課上,老師提問時,同學們能毫不猶豫,自信地起身作答;在中文課上,同學們精心準備了話劇表演,課堂氣氛輕鬆自在,讓觀眾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上海附中上課期間,他們為我們精心準備了午間朗誦表演。令人驚喜的是,他們的朗誦表演不僅有一人、兩人朗誦,還有四五個甚至更多同學一起朗誦,大家依然配合默契、聲音整齊清澈,不時有音樂配合,似是一場美妙的交響樂,令人動容。

關於特色課程,我們上了「解密人工智慧」課,只需在iPad上輸入指令,便可以看到小小的機器人對外界做出反應。雖然以前也學過些許編程,但僅限於在電腦螢幕上操作,這還是第一次可以在一個機器人身上驗收成果,對我們而言,無疑是一個新奇又有趣的體驗。

其次,我們還跟著上海附中的老師體驗了「剪紙」的創作過程。從中,我們體會到手藝人的艱辛,需要無比細緻與專注才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作品,讓我們對傳統手藝人有了更深刻的敬意。在傳統手藝逐漸沒落的時代,我非常有幸能體驗到其中的奧妙與趣味,亦非常感謝還有人願意教導我們這門複雜又精細的傳統手藝。

最後,還有「指尖大工程」課程。通過製造一個迷你的承重模型,我們學習到工程中的演算方法與建築工程中的相關知識。一方面,我們在中學生涯中不常接觸有關工程、建築等課題。另一方面,我們亦非常欣賞他們可以用實質性的模型建造、實際的實驗、測試來講解「工程」這一深奧的課題。而且,在小組合作中我們明白了分工合作、各司其職的好處和重要性,並在失敗中共同成長。

通過這次交流,我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與知識,期待未來有更多類似的機會,深入了解不同的教育模式,並在實踐中共同成長。如果可以的話,我們還希望再次前往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