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五四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與定位

如有查詢,請聯絡 法住機構 電話:2760 8878,傳真:2761 0825電郵:dharma@dbi.org.hk

論「五四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與定位
此講是回眸百年前「五四新文化運動」所展開之百年的中國文化之變。並討論其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與定位。此講中,將討論以下諸議題:

1.「五四新文化運動」在中國170年的中國現代運動中的位置為何?
2.「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破”與“立”爲何?
3.「五四新文化」之定性:是“啟蒙”(陳獨秀爲代表)?抑是“文藝復異”(胡適爲代表?)「救亡壓倒啟蒙」是啟蒙的變奏,其眞正意含爲何?
4.「五四新文化運動」百年後的中國新的文化大景觀,中國現代性(Modernity)是 「中西融合」與「返本開新」的雙創新,中國三千年未有的「現代文明」之展顯。
日期:2025年3月22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 2:30-4:00(另設十五分鐘問答環節)
講者:金耀基教授
語言:普通話
費用:免費
地點:法住機構 (觀塘興業街20號12樓)
網站:https://dbi.org.hk/
電話:2760 8878
報名:請掃海報QR Code報名
 

講者簡介:
1935年生於浙江天台,長於台灣,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新亞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金耀基的學術生涯致力於以社會學方法與視角探討中國現代化之發展及中國現代性之構建,提出「沒有『沒有傳統的現代化』」,被譽爲「中國現代化理論的第一人」,相關代表作《從傳統到現代》、《百年中國學術與文化之變》、《大學之理念》、《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國政治與文化》、《中國的現代轉向》、《社會學與中國研究》、China’s Great Transformation等。
此外,金耀基有《劍橋語絲》、《海德堡語絲》和《敦煌語絲》三本散文集,及四冊書法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