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場>:黃大仙祠大殿的建築特色及其道教文化涵義

黃大仙祠以供奉東晉著名道教神祇黃初平聞名,其建築風格深受道教文化影響。下文謹以大殿為例,探討其建築特色與道教文化的結合。

大殿的宗教象徵與擺設

黃大仙祠大殿的主祭壇中央安奉着黃大仙師的畫像,祭壇背後則刻有八角形木雕,記述黃初平叱石成羊和得道成仙的過程。大殿的門前掛有道教三寶,即「道、經、師」的牌匾,意指道教教義,以及稱為道教三寶君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大殿門前擺放着龍頭龜的銅像、銅鶴、銅獅子和「麒麟堵」的石雕。龍頭龜相傳是「龍生九子」之一,名贔屭,有神靈大龜之稱,具為世人擋災煞、長壽和招福祿的寓意。銅鶴象徵長壽,亦被認為是仙人的坐騎和化身。銅獅子則是鎮宅化凶的象徵,古人認為獅子可以辟邪和帶來祥瑞之氣,因此古時的衙門外多會擺放石獅子等鎮宅護衛。而麒麟在傳說中亦有「仁獸」的稱號,是吉祥的象徵。

大殿的建築結構與裝飾

大殿整體以紅柱金頂、藍楣黃格的設計為主,是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典型。屋頂則以古時宮殿或寺廟常用的重檐廡殿頂和琉璃瓦屋頂建成。屋頂上以「五脊六獸」鎮脊,即騎鳳仙人、龍、鳳、獅子和天馬等。騎鳳仙人寓意以獸鎮脊和祈福吉祥,獅子狀的套獸寓意勇猛威嚴的護法,正脊上中央的塔狀脊剎和雙鳳護塔的裝飾象徵辟邪和祈福。

大殿的彩畫與花窗藝術

大殿斗拱下方繪有等級最高的和璽彩畫,特點是以龍或鳳為中心,結合花卉圖案,附以框飾設計。大殿枋心畫有二龍戲珠的紋樣,當中二龍相對、戲玩寶珠,寓意龍對生命的呵護和尊重,體現出古人的生命觀。同時,龍珠上有火焰環繞,象徵火珠或太陽,也指太陽出海。青龍相傳是東方的神獸,與太陽出現方位一致,故二龍護火珠的紋樣,亦有雙龍共迎旭日東升之意。而龍珠被世人視為可避水火之災的寶珠,所以把紋樣雕刻在建築物上有保佑建築物安全的意思。

二龍戲珠紋樣旁邊的旋花裝飾,是等級僅次於和璽彩畫的旋子彩畫。旋子彩畫圖案的中心是花心,即旋眼。花心外圈有兩或三層花瓣,外面還有一圈漩渦狀的花紋,即旋子。而大殿中的旋花樣式為「一整兩破加一路」,當中「一整兩破」的意思是由一圈旋花和兩圈半旋花組成的圖案,如再增繪「一路」旋花即為「一整兩破加一路」,有吉祥如意的意思。

殿內的花窗則是「三交六椀菱花」樣式,有天地之交而生萬物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含意。古人相信這種由三條欞條組成,呈放射狀的花窗樣式象徵長箭懸在窗上,代表天的力量,可以辟除邪魔的侵擾。

綜上可知,黃大仙祠大殿的建築設計深受道教文化影響,從神獸雕飾到彩畫紋樣,無不體現道教教義與吉祥寓意,展現出莊嚴氣韻與和諧之美,彰顯中國傳統建築獨特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