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行之路>:坐看雲起:國富兵強,盛世再臨

2025年1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為全國人民展示出一幅「國富兵強、盛世再臨」的美麗中國畫卷。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在新質生產力的帶動下,各種新產品、新模式、新能源、新科技不斷湧現,中國已經是全世界專利發明最多的國家。

嫦娥六號在月背採樣、夢想號深海探秘、深中通道落成,大大縮短大灣區城市之間的距離,此等都在2024年完成。

回想七十多年前,新中國成立初期受到西方制裁,國內物資匱乏,香港同胞每次回鄉都肩挑背負大量食物、衣服。當年內地同胞無論購買糧、油、肉類都要有「糧票」,生活非常艱苦。

當時有人埋怨,是共產黨使到中國人民窮困,如果走「資本主義」就會好得多了。

「結果檢定過程」,事實證明,七十五年後行社會主義的中國人民充滿幸福、快樂和滿足感,相比印度一直在行「資本主義」制度,兩國人民的生活質素是有目共睹。

  中國早在二千多年漢唐盛世時期,並沒有影響到羅馬帝國的壯大,宋、明、清的盛世亦沒有導致西方衰落。如何顯示盛世來臨,可以分為幾方面:

(一)全球治理的影響:

  二千多年前,長安是全球僅有人口一百萬的城市,周邊國家民族紛紛前來經商,而現在的「一帶一路」則比當時的影響更大、更遠。

(二)專業上的影響:

  現在世界上仍然有很多地方的海底會打撈出中國宋代的沉船,因為一千年前宋代已經是全球商業、經濟、貿易中心,產品供應全世界。

(三)軍事上的影響:

  元朝是全球軍事強國,軍隊橫掃歐亞、領土拓彊全球之冠。

  明朝則是海洋強國,當時鄭和下西洋的船隻長一千呎,而葡萄牙在一百年後的船隻才九十呎長。

  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盛世,當時外蒙、塔吉克和新疆周邊很多地方仍然是中國疆土,國土面積仍然是世界第一。

到了今天,中國無論在經濟、軍事、科技、國防和外交均已「積厚成勢」,我們已經擺脫了過去二百年的屈辱,廿一世紀的中國已是盛世再臨。

美國總統川普在上任前曾經說過:「只要中美兩個大國合作,世界上沒有事情是不能解決的。」說明了美國承認了太平洋兩岸足以容得兩個大國的事實。

早在2021年3月18日,中美高層在美國阿拉斯加會談時,中國代表楊潔篪就美國干預香港、新疆、西藏和台灣問題時表示:「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中國早已「平視」美國。

作為一個有五千多年文明、負責任的大國,將繼續積極推動全球治理變革,深化全球南方團結合作,為世界和平注入更多正能量。

「夢雖遙,追則能達;願雖艱,持則可圓。」

歡迎收聽葉國華教授主講的香港電台《五十年後》節目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94.4,逢星期六下午2時至3時),洞悉最新時局形勢。

按此了解節目詳情及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