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行之路>:走進江門市:感受「中國情」

#43 宗教廟宇(2025年1-2月號第43期)

文:梁玉瑩(香港科技大學學生)

2025年1月11日,我隨香港基本法基金會踏上了前往江門的研學之旅。這趟旅程不僅是對美麗風光的追尋,更讓我感受到華僑對故鄉「飲水思源」的聯繫,以及香港青年對祖國的熱血情懷。

走進台山梅家大院,兩旁古色古香的房屋林立,空氣中彌漫著陳年舊木的香氣,遊客的喧鬧聲縈繞耳邊,彷彿往日梅家大院的熱鬧場景浮現眼前。站在這宏偉寬廣的院落中,我恍若穿越時光,闖進這段歷史。

大院的建築風格融合了中西元素,屋頂的飛簷翹角和門窗的精美雕刻,陽光灑在琉璃瓦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無不彰顯著當年梅家族群的富貴與氣派。漫步於大院內,院中的每一處景觀都讓我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牆上的墨寶,古老的石刻,無不訴說著這個家族的歷史與故事。站立院中,我不禁想起那些遠渡重洋的華僑,為了生計而努力拼搏,賺到錢後衣錦還鄉,慷慨解囊建設家鄉,這份氣概令人敬佩。

我與朋友在大院內合影留念,笑聲此起彼伏。大家興致勃勃地討論著自己的家鄉,分享對華僑文化的理解。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文化共鳴,彷彿中國人對「家鄉」有著獨特情懷。

隨著旅程的推進,我們來到了開平的赤坎古鎮。這座小鎮充滿歐陸風情和民國風貌。我乘著鐺鐺車漫遊於古鎮之內,倚靠窗邊,在斜陽暖風中感受兩旁騎樓散發的歷史韻味。赤坎古鎮的建築風格獨具特色,騎樓連綿不斷,巴洛克風格的屋頂鑲嵌著彩色玻璃的西洋頂,浮光掠影間,不知曾上演了多少華僑同胞的故事。

了解赤坎因僑而盛,騎樓建設、商貿興起、交通便利,皆得益於眾多華僑衣錦還鄉,買地建樓,經商開鋪。梅家大院和赤坎古鎮都細說著華僑同胞對故鄉不可分割的情懷。他們出外拼搏,衣錦還鄉,回到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出錢出力建設家鄉,讓我深刻感受到華僑同胞對家鄉懷著「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的情。

晚上,我參加了一場春節聯會晚會,這是一次充滿「中國情」的聚會。當晚活動熱鬧非凡,身邊的朋友們情緒高漲,紛紛上台展示才藝。我們一起唱起了紅歌,熟悉、悠揚的旋律在會場中迴蕩,「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每個人臉上洋溢著笑容,放聲高歌,沉浸在這份濃厚的民族情懷中。歌聲中,我感受到作為香港青年人的我們對祖國的熱愛與自豪,對於身為中國人的驕傲油然而生。

這次旅行讓我不僅看到了江門的自然風光,還深刻感受到了華僑文化的深厚底蘊。在梅家大院的歷史厚重中,赤坎古鎮的古樸街景裏,每一處景觀都提醒著我,無論身在何處,根植於心的文化永遠是我們的精神家園;無論身在何處,心中始終有一片土地在牽引著我們的心;無論身在何處,我們對祖國的熱愛依然不變。

落葉歸根,還是落地生根,我們仍然是中國人!心中懷著一份「中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