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教師>:傑出中華文化傳承教師得獎感言

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文聯會)早前舉行學校會員獎勵計劃(2023/24學年)頒獎典禮,表揚文聯會學校會員於中華文化的參與和推廣工作,其中包括「中華文化傳承教師」、「學生文化大使」和「中華文化傳承單位」獎勵計劃,評選傑出教師、傑出學生和傑出學校各10名,頒發榮譽獎項。現來看看部分傑出教師對推廣和參與中華文化的看法:

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
鄭淦文老師:

蒙文聯會評選為「傑出中華文化傳承教師」,無任欣幸。我在此感謝梁玉冰校長、三位副校長、中文科科主任梁佩英老師以及中文科、普通話科同仁的鼓勵和支持。我們在校內開展了多方面的文化教育工作,以下集中談論戲曲推廣活動。

戲曲是一門綜合藝術,集詩歌、音樂、舞蹈、雜技等元素於一身,而且提供視聽享受,予人身歷其境之感,是學生接觸和認識中華文化的良好媒介。因此,我們成立了「戲曲學會」,與中文科合辦了多項推廣活動,包括臉譜工作坊、頭飾工作坊、葵青戲棚導賞,更邀請專業藝團到校演出折子戲。普通話科則安排相關專題研習,讓學生以不同形式體驗、了解戲曲文化。

當然,學生是獨立個體,有各自的才能、興趣,應該尊重。但教師可以努力為學生塑造環境、創設經歷,給予他們接觸中華文化的機會。學生在過程之中,必會有所得著。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
賴鳳瑛老師:

參加傑出中華文化傳承教師選舉的過程,實是對自己從事中文教育工作、肩負推廣傳統文化初心不變的一場回顧、反思與展望。我深信,教授中國語文就是傳承中華文化,而過去在發展校本中文課程和推廣文化活動方面,有以下分享:

為提升同學的文化涵養,品味中國文學之美,我們在初中常規課程中,設置了校本經典文言課程——「中一古韻文賞析」、「中二宋詞賞析」和「中三古文賞析」。同時,把傳統蒙學經典如:弟子規、顏氏家訓等學材加入有關課程,讓初中同學鞏固語文基礎,傳承傳統美德,提升個人修養。

為提升學子對傳統文化認知的廣度和深度,特設置「心誠文化月」活動,除了在元宵佳節舉辦「文化集古村」讓同學感受傳統市集的熱鬧外,還安排「皮影戲」和「少林功夫」等導賞講座,並舉辦「把四合院帶進校園——中國傳統居住文化導賞暨民宅拼砌工作坊」及「穿街走巷——台北文青之旅」遊學團,結合及延伸課堂與課程所學,以滋養品德情意,提升語文素養。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在點、橫、豎、鉤、提、彎、撇、捺中,所蘊含的是日常又深遠的文化底蘊,是身為中國人,生而為人最堅實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