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學堂——香港宗教歷史文化》活動一:專題講座

四場專題講座邀請熟知香港宗教歷史文化的學者及專家,為中、小學師生介紹宗教在香港發展的經歷、現存在港的宗教歷史建築等。學生可以透過學習宗教的文化,加強道德倫理教育,促進多元化學習。

對 象:全港中、小學師生及家長

形 式:實體形式、線上進行(YouTube)

費 用免 費

日期:3月27日(場次1)、5月8日(場次2)、5月15日(場次3)、5月22日(場次四)

1. 實體講座參加者可獲發實體聽講證書、紀念品,並可現場向講者優先提問(名額有限)

2. 線上參加者獲發相應場次的電子版「聽講證書」;學校可將學生的參與計入「其他學習經歷」;參與專題講座的教師可申請「持續專業發展時數」

3. 講座內容可成為電台講演的創作參考,歡迎參加者參與各場專題講座

* 專題講座線上收看方式將於舉行前3個工作天以電郵通知負責老師或參加者

    講座內容 日期 時間
1 梁德華道長

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

道教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小學專場)

3 月 27 日 (星期四)
下午4:30-5:45
2 陳天權先生

(專欄作家和風俗研究者

香港教堂的出現和發展

(中學專場)

5 月 8 日 (星期四)
下午4:30-5:45
3 彭淑敏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暨副系主任

香港民間宗教歷史文化

(中學專場)

5 月 15 日 (星期四)
下午4:30-5:45
4 鄧家宙博士

香港史學會理事)

香港佛教的歷史文化

(教師專場)

5 月 22 日 (星期四)
下午4:30-5:45

* 實體講座名額確認將於收到講座回覆後3個工作天以電郵通知負責老師。

* 專題講座線上收看方式將於舉辦3個工作天以電郵通知負責老師。

講者介紹

                梁德華道長(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

梁道長,道號景華,是道教全真龍門派32字輩弟子。梁道長是香港蓬瀛仙館道裔,數十年來服務於道教界,他傳經授徒,廣開課程和講座,弘揚道義,他的入室弟子及學生都遍佈於世界各地。現在梁道長擔任世界道教聯合會副理事長、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香港蓬瀛仙館理事長。

梁道長於弘揚和傳承道教文化教育上不遺餘力,著作亦有《道‧醮 ─ 漫天舞動的道教崇拜》、《2007及2017 年羅天大醮》及《2000 後‧老子》等書。

                陳天權先生(專欄作家和風俗研究者)

陳先生是香港大學建築系文物保護課程碩士,曾擔任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亦是風俗研究者。陳先生在過去20年走遍全港各區,探索香港的歷史、建築、宗教和風俗,對本地文化研究甚深。現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課程導師,其中一個課程介紹教堂建築。

陳先生一直不遺餘力地推廣香港歷史文化,曾出版十多本書籍,包括《神聖與禮儀空間:香港基督宗教建築》及《城市地標:殖民地時代的西式建築》等。

                彭淑敏博士(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暨副系主任)

彭博士是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暨副系主任,亦是香港浸會大學近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員,曾主講教育局課程發展處《知識增益系列:「現代世界史的重要課題」》專題講座,亦是多個課程發展議會委員會委員,包括「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歷史委員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民及社會發展委員會」、「小學人文科課程專責委員會」,亦為教育局主辦的「華萃薪傳——全港小學中國歷史文化常識問答比賽」擔任學術顧問。

                  鄧家宙博士(香港史學會理事)

鄧家宙博士是香港史學會理事,兼任大學講師、專欄作者。鄧博士對中國近現代史、香港史、佛教史研究及整理金石文獻深有研究,定期都會主辦專題講座及導賞活動。

鄧博士一直不遺餘力地推廣香港歷史文化,曾出版十多本書籍,包括《香港佛教史》、《香港歷史探究》、《香港華籍名人墓銘集》等。

 

*截止報名:4月25日(場次2)、5月2日(場次3)、5月9日(場次4)

🗳報  名 (請選擇其中一項方式):

             

*若參與人數眾多,可選擇下載 Excel 表格填寫參加者名單(附上資料:中文姓名、年級或職稱、參與場次),然後以附件電郵至文聯會:info@hkccda.org

如欲參與或查詢,可聯絡項目主任羅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