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承傳>:姓名字號連成串

 想一想

  1. 為什麼遠古時代中國人會沒有姓呢?
  2. 字和號有什麼不同?

姓和氏

現代人一出生就有一個「姓」。其實「姓」本來只是「生」的意思,加「女」偏旁成為形聲字,表示人都由女性所生,這女性當然就是母親。為什麼只是母親,沒有父親呢?人類學家研究認為,遠古的人類最初並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父親,但母親喂奶和撫育成長卻是知道的,所以稱為「母系社會」。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最早的姓都是從「女」字旁的,如「姬、姚、姜、姒」等。

後來社會發達,人口增長,氏族分出不同的支族。社會也由母系社會演變為父系社會。這時「姓」是氏族成員共有的,「氏」是用來分別不同的支族。但到秦漢以後,姓氏已變得很混亂,很多氏已稱為姓,姓氏已很難分辨了。

名和字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是姓,丘是名,仲尼是字。子,則是古代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類似現在的「先生」。夏周兩代的人都只有姓名,不另取字,但到周代,男子到了二十歲,行成人的冠禮,父親便給他取字。君主、父祖輩、老師可以稱呼他的名,較疏的長輩、平輩、朋輩則稱他的字,不呼名,以示尊重。

古人命名取字,很多時都講究名、字相關,意義相應。例如:三國時,曹操字孟德,「操」與「德」同義,「孟」表示排行居長,古人以「孟(伯)、仲、叔、季」作為兄弟長幼的次序。諸葛亮字孔明,「亮」與「明」同義,「孔」是修飾詞。

別號

名和字都不是自己決定的,號和別號則可由自己決定,也有別人贈送的。號也叫「別字」或「別號」、「綽號」,多用兩個字,但三、四、五個字的也有。別號在唐代時已很多,宋代以後更成一時風尚。例如: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陵布衣;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等。姓、名、字、號加在一起,有如珍珠一串。綽號在下層社會也頗流行,如《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及時雨宋江、豹子頭林沖、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黑旋風李逵等等。總之,綽號或別號五花八門,甚為自由,而往往與其人的特徵或經歷有關。

變化中的名號

現代人一般只用姓名,甚少用字和號了。但我們卻有很多其他名字,如小時候父母叫的「小名」,求學時同學起的綽號(「花名」),工作時在辦公室最常用的「英文名」,投稿時用的「筆名」等,名目之多並不亞於古人。《水滸傳》中英雄好漢的綽號,能表達出他們的才能、個性或特長,如果你喜歡為同學或朋友起綽號,是不是也能表達他們的長處,而不是嘲笑別人的短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