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論語》中的智慧——「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乍聽起來,大家或會感到恐懼,大呼文言文艱澀乏味,並退避三舍。其實古人所言的,不是古舊死板的說教,而是比我們更「潮」、更「貼地」的生活態度。《論語今譯時析》(耀中出版社,2016年增訂版)* 的其中一章節,就記載了孔子及其子弟對修身的見解,至今仍為社會所用: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學而篇》1:16)

【今譯】

先生說:「不要擔心別人不知道我,而要擔心自己不知道別人。」

 【時析】

君子只求自己的道德、學問境界的深廣,而不擔心別人是否瞭解自己,即使別人不能理解,也不妨礙自己的進步,這與「人不知而不慍」(《學而篇》1:1)是一致的。對待別人,君子則要力求理解,設身處地為別人着想。

孔子在另一處說:「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靈公篇》15:18),也強調只憂慮自己沒有能力,而不憂慮別人不理解自己,沒有給自己機會。

不過,現代社會是所謂複雜的「陌生人社會」,不像古代「熟人社會」那樣人們彼此間都知根知底,在「陌生人社會」裏,即使一個有美德、有水準的人,也還是應該讓陌生人在短時間裏認識自己的,因此適當地做一些自我介紹,在社交媒體展示自己的愛好、性格和修養還是可以的。對於工商業產品而來,再像傳統那樣「酒香不怕巷子深」慢慢靠口碑行銷恐怕就太慢了,還是應該適當地宣傳自己,做做包裝和廣告,使自己的價值被人們分享。而且,從社會安全和繁榮的角度來說,真正好的產品更應該做好用好廣告,以讓那些善於做虛假廣告的假偽劣產品遭到淘汰,良幣驅逐劣幣。(但是如何判斷呢?一個是政策上加強管理,一個關鍵還是要有自己的獨立的判斷能力,最好能實地接觸、體驗一下,才有發言權。)

*《論語今譯時析》增訂版:以中英雙語出版,內容除了附有註釋外,並設時析部分,透過現今的生活事例及中西文化觀點的比較對照,從多角度詮釋儒學的菁華部分。書中輯錄了《論語》140則,代表儒家核心思想,從反求諸己的「為學」、「修身」等主題作起始,逐步推至「處世」之道,最後以「生死」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