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聽講>:DSE範文賞析:王維《山居秋暝》

空靈的山野,剛下了一陣子雨;
天色將晚,空氣中傳來絲絲秋意。
抬頭望月,月色穿過松樹照人;
俯視泉水,清泠泠地流淌石上。
竹林響起人聲,是洗衣姑娘踏上歸途;
荷蓋輕晃,捕魚的小船順流而下。
爭豔鬥麗的春花雖好,就任憑它零落衰敗吧;
我這個官場裏去來的人,還是可以在這裏住下來……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空山」的「空」,並非一無所有的「空」,山上還有松樹、清泉、浣女、漁舟……那麼,「空」又從何說起呢?作者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所說的空是指山上沒有世俗的繁華喧鬧、繁文縟節等。故此,「空」是一種心態。山上的寧靜環境,讓厭倦官場的作者,暫時放下一切。剛好黃昏時下了一陣子雨,山上彌漫點點秋意。這是作者對「空山」的第一印象:感到清爽,感到舒適,感到愜意。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頷聯兩句,具體刻畫了山上景物之奇:月之明,泉之清。

首先,是月色的「明」。城市人生活忙碌,難得見月,即使見到,也受到其他光線影響。

山上沒有瓊樓高閣,有的是翠樹蒼松等自然景物,讓人與自然越發親近。晚上清閒,漫步山野,抬頭而望,明亮的月色穿過松樹的茂密枝葉,瀉下一片光華。月影移動極緩,松針婆娑晃動,帶來了光線變化,靜影流光,讓人賞心悅目。

其次,是泉水的「清」。那是怎樣發現的?透過明亮月色和潺湲水聲,作者看見山溪在身邊流過。泉水所以清澈,因為作者可以直視無礙,觀察流泉的石底;泉水汩汩從石間升起,靜靜向低處流淌,清泉奇石,沁人心脾。

月的「明」,泉的「清」,寫的是「色」(色相),骨子裏是光線引起的變化。在城市裏,重重樓房,紛紛俗務,明月清泉,都離我們很遠。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頸聯兩句寫動態,敘寫山上遇到的人與事,反襯出寧靜和素樸的一面。

遠處竹林裏,本來一片靜寂,忽然傳來人語響聲,原來洗衣姑娘遠道歸來。河邊的蓮花荷蓋,輕輕晃動,抬頭而望,一艘漁船順流而下,靜靜遠去。為什麼遠處竹林的隱約人聲,河邊蓮花的輕輕晃動,能吸引作者的注意力?那其實是烘托手法,藉極小聲響和動態所引起的驚動,來反襯環境的寧靜。

再者,這兩句描寫了山中人的活動,如洗衣、捕魚,都是素樸的生活情貌。一般達官貴人,嚮往鐘鳴鼎食的生活,對這些普通老百姓,自然不會放在心上。但作者不同,他對於這裏出現的人與事十分熟悉,可見他已真正投入這樸素的環境裏。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尾聯兩句用了典,流露出作者對山居生活的嚮往。

《楚辭‧招隱士》勸告山中隱士,山中猛獸多,山上不適合你們……王維反用其意,說這裏有可愛的景物,有可愛的人,比山下更好。

作者又說,春花雖好,爭豔鬥麗,終有已時,那就任憑它去吧。他喜歡這裏的寧靜,所以選擇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