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津梁>:「易」字原來不容易(上):本義是善變色的蜥蜴?

我們形容一件事情很簡單,或難度較低,往往會用上「簡易」、「容易」等詞。但原來,「容易」的「易」字,可一點也不容易。

「容易」的「易」,本義是「變易」,字从「日」从「勿」。但「變易」與「日」、「勿」有何關係?《說文》曰:「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秘書》說:日月為易,象陰陽也。一曰从勿。」「晰易」今名「蜥蜴」,俗稱「變色龍」。《說文》認為「易」乃「蜥易」的象形字,故取其變色特徵而引申有變易之義。

中國傳統文化中,《周易》一書長期被尊為群經之首、三玄之冠,其主要哲理乃在申明時勢變易之道,故洋名譯作The Book of Changes,亦強調其「變易」意義。清人黃宗炎《周易尋門餘論》曰:「《易》者,取象于蟲,其色一時一變,一日十二時,改換十二色,即今之析易也,亦名十二時;因其倏忽變更,借為移易、改易之用。」所據即《說文》「蜥易」之訓。

但「易」真的是「蜥易」的象形字嗎?考《說文》所據,乃篆文「易」字,其形作pastedGraphic.png,金文另有作pastedGraphic_1.pngpastedGraphic_2.png形者,均似是而非。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上象首,下象四足。尾甚微,故不象。」亦謂其字僅象蜥蜴之頭部及四足,而不象其尾巴。事實上,蜥蜴之長尾乃其明顯特徵,古字形之所以「不象」,可能並非因為「尾甚微」,而是其字根本另有所象。

考「易」字甲骨文作pastedGraphic_3.pngpastedGraphic_4.pngpastedGraphic_5.pngpastedGraphic_6.pngpastedGraphic_7.png,金文作 pastedGraphic_8.pngpastedGraphic_9.pngpastedGraphic_10.pngpastedGraphic_11.png諸形,顯不像蜥蜴。「易」字在現存甲骨文與金文中,亦無解作「蜥蜴」之例。《說文.虫部》曰:「蜥,蜥易也。从虫析聲。」將「蜥易」簡稱為「蜥」,《爾雅.釋魚》云:「螈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宮也。」又《方言》曰:「守宮,秦、晉、西夏謂之守宮,或謂之蠦,或謂之蜤蜴。」所記載的都是雙音詞或聯綿詞,並未見單稱「易」為蜥蜴者。

而且,這個所謂象「蜥易」的「易」字,雖然可解釋為「變易」,但又如何引申出「簡易」、「容易」的意思呢?

綜上可知,《說文》對「易」字的訓釋,頗有可疑,諸家已為此作出不同訓釋。但整體而論,仍是眾說紛紜,言人人殊,莫衷一是。要準確理解「易」字的本義,真的一點也不容易啊!篇幅所限,暫且擱筆,相關詳情,下期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