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場>:世界農業特色漫觀

#40 四時田園(2024年7-8月號第40期)

文:褚珏然(澳洲悉尼大學教育及社會工作學院博士候選人)

中國人常謂「以農立國」,一直關注農業的各類議題如近年的農村振興運動。然國外各地的農業情況也值得我們多加關注,以便反饋於國家的發展。筆者根據自己先前的遊歷經驗,分享一下幾個國家的案例讓大家參考。

美國:以科技領先世界

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農業產品出口國,其背後有著龐大的農產業務支持。早於該國未建立前,歐洲移民進入並引進農業技術,使美國中南部的農業至今依然十分發達,甚至形成獨特的文化,如「牛仔(Cowboy)文化」,以及筆者先前拙文介紹過的「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等。另一方面,該國因其巨大農業市場孕育獨特的飲食風貌及烹調方法並影響世界,如德克薩斯州(Texas)的煙燻牛腩、肯德基炸雞(Kentucky Fried Chicken)等。

荷蘭:小國興農之典範

荷蘭雖然國土面積細小,但其精準農業一直為世界稱頌。荷蘭以其農業科技的雄厚實力,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業產品出口國。該國目前擁有不少著名的世界食品製造品牌廠房進駐,如美國卡夫亨氏(Kraft Heinz)、雀巢等,其背後有賴荷蘭強大的農業基礎輔助,如芝士、牛奶等。另一方面,荷蘭的花卉種植特別是鬱金香也屬於世界知名,每年春天其該國庫肯霍夫花園(Keukenhof)都會舉辦大型花展,遊客絡繹不絕。

日本:傳統與當代並重

日本農業縱然以其高品質稱霸世界,如他們的溫室種植之高價水果、和牛、大米等,但我們絕不能忽視他們背後與中國一樣擁有的農業傳統。日本素來祭拜多位神明如稻荷神、舉辦祭典如京都府的的三大祭祀之一「葵祭(あおいまつり,正式名稱『賀茂祭』)」,祈求每年耕種風調雨順。至今日本繼續積極使用科技協助耕種,並傳授農業科技予世界各多協助維護糧食穩定。該國的農業機構有相關協同機構統合資料,如全國農業協同組合連合會(JA全農)。

中國農業雖在歷史上以小農經濟為主,然時至今日已經逐漸轉型成為更科學主導的種植模式,甚至引入直播帶貨等方面令農民收入增加。隨著世界糧食分配不均情況依舊嚴重,中國宜借鑑各國經驗並增加合作,以面對未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