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行之路>:坐看雲起: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

「修昔底德陷阱」是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觀點: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與挑戰多數以戰爭勝敗作抉擇告終。公元前5世紀,雅典的急劇崛起震驚了陸地霸主斯巴達。雙方之間的威脅和反威脅引發競爭,長達30年的戰爭結束後,兩國均遭毀滅。修昔底德總結說:「使得戰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

真正使「修昔底德陷阱」這一概念發揚光大的是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這位前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看來,來自蘇聯的恐懼已經成為過去,現在是中國世紀。在其著作《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 )一書中,他滿懷無奈地指出「我們不必成為中國的奴隸,但我們必須學會接受其強大」,否則「美中之間必有一戰」。艾利森的邏輯非常簡練乾脆,崛起國和霸權國之間的衝突是必然的,沒有人能夠走出這片「霍布斯叢林」,在他深入研究的包括英德戰爭在內的16個案例中,有12例是以國家之間的公開衝突告終。



西方已意識到西方霸權行將結束,中國迅速崛起並將在2030至2050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極有可能在科技、軍事等方面與美國並駕齊驅或超越美國。此際,三百年之拐點已浮現,一個更具全球破壞潛力的「修昔底德陷阱」已在眼前。美中會否「注定一戰」的問題,高懸在我們的頭上。

在習近平全面主政前,美國大致對中國保持一種觀望態度,但習近平2013年正式主政後,特別是中共十九大召開後,美國兩黨基本上認定中共不會轉向擁抱西方的所謂民主人權自由之路,而且其發展態勢已直接威脅到美國全球老大的地位。至此,全球在美式價值觀浸淫長大的學者,一致認為所有中國問題包括香港暴亂問題,皆因習的領導意志取態強硬所造成,責任在中國、在中共、在習近平。這個全球譴責大綱正在撒開,那些受西方意識形態影響的學者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從各自不同的角度配合。

新加坡第一任總理李光耀說:「別說要美國接受其世界地位被取代,就算只是在西太平洋地區被一個長期受其鄙夷的蔑視為頹廢、虛弱、腐敗、無力的亞洲民族所替代,其在情感上也很難接受。美國人的文化優越感,將使這種調整變得非常困難」。

習近平在2012年曾向美國總統奧巴馬提議,共同創建一種「新型大國關係」,讓美國和中國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這種態度,體現中國的戰略自信、制度自信和戰略定力,既是在這個歷史階段對美國的全球領導權表示尊重,也肯定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和權利。但顯然美國並不準備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如香港、台灣、南海、西藏等,因而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危機。

歡迎收聽葉國華教授主講的香港電台《五十年後》節目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94.4,逢星期六下午2時至3時),洞悉最新時局形勢。

按此了解節目詳情及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