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承傳>:鞭打春牛迎春耕

 想一想

  1. 為什麼古人在立春這一天要「鞭打春牛」呢?
  2. 你知道「春牛圖」的來歷嗎?

古代重視農耕

「鞭打春牛」是和中國農耕生活有關的一個傳統習俗,據說已有三千年的歷史。春牛,也稱「土牛」,是用籐條、竹枝等紮成,外面抹上泥土的塑像。在立春這一天,鞭打春牛,象徵一年農耕的開始。農業是中國立國之本,所以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對這個儀式都非常重視。

相傳早在周朝,周天子就命地方官員在立春這一天舉行儀式,焚香拜祭,並讓侍從打扮成象徵豐收的芒神,用鞭抽打土牛,勸農人投入春耕,努力耕作。

歷代皇帝都很重視這農耕儀式。西漢文、景二帝更率領群臣舉行隆重的鞭春牛儀式,並親自開耕,以表示對農業的重視。到明清時期,儀式更為盛大。在立春前一天,大小官員都要身穿紅色官服,鑼鼓喧天,迎接芒神和土牛,然後在立春當天將其抬到皇宮,向皇帝祝賀新春,再進行鞭打春牛的儀式。

在民間,有些地方在鞭牛儀式後把土牛打碎,農民爭相搶奪土牛泥土,並撒入自家田地,認為這樣可以喜獲豐收!



習俗可尋

「鞭打春牛」的習俗,在現代社會已經漸漸消失了;但有關傳統習俗,仍可從「春牛圖」中感受到。我們現在的《通勝》內,每年也有一幅「春牛圖」,圖上畫著一條牛及一個人,春牛就是土牛,而圖中的人就是芒神。

農事信仰

中國以農立國,農事信仰很普遍。農民在風調雨順的日子裏,會感謝神靈的恩惠,並勤勞耕種;在遭遇旱災水災的日子裏,會祈求神靈保護,度過災劫。除了「鞭打春牛」的習俗外,還有祭拜后稷和土地的習俗。相傳后稷教導人民耕作,所以有些地區的農民會崇拜后稷。傳說山西省稷山縣是后稷傳授耕作技術的地方,所以每年春秋兩季,都有農民從四方八面來到這裏朝拜。老百姓也會拜土地,祈求賜給五穀豐收。


強國必先強農

當代中國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農村面貌明顯改善,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台階。

新征程,新奮鬥,各地區各部門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建設美麗鄉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