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誌>:版畫使人更人性化

#29 禮(2022年9-10月號第29期)

文:李凱恩(自由撰稿人)

許多人會說,藝術的目的是塑造我們的心。甚至有人說,藝術可以洞察我們的生活。這些年來,許多人賦予了藝術以意義。無論如何,藝術的功能是什麼?讓我們聽聽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陳育強客席教授(下稱陳)是怎麼說的。

版畫有它的社會功能

陳說,版畫不僅在藝術領域有它的功能,而且在我們的社會中也有它的功能。「版畫使人變回人。在科技蓬勃發展的同時,人類將成為機器人。版畫讓高度異化的世界回歸人性化的世界。」

「雖然版畫給人們帶來了困難,但相關的結果並沒有那麼大。在這樣一個數字化的城市裏,年輕人會認為做版畫沒有回報。」

陳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時,曾以間接繪畫的方式喚起青少年的興趣。

印刷製作涉及不同種類的技能。據陳說,版畫不是直接的(直接在紙上繪畫不同於在盤子上繪畫)。這很有趣,如果間接繪畫與繪畫相結合,學生學會了版畫,那麼表達方式和能力就會與剛學繪畫的人有所不同,因為版畫涉及到材料的轉移,其他媒體無法取代它。「多種圖形的結果只是讓那些參與藝術世界的人想要回到原始的藝術世界。」陳表示。

陳老師眼中的老師

陳一生都離不開教育。作為一名美術老師和藝術家,他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陳說,作為老師,其他人是第一位的。然而,作為一個藝術家,他是第一位的。其他美術老師都會把自己放在首位,但陳和他們不同,他會接受他不喜歡的學生的作品。他會引導學生做他不喜歡的事情,訓練自己變得多樣化。這兩個身份不斷的跑進來,他會想著什麼對學生有好處,然後放下自己。

將技術引入藝術生產

談及自己的作品,陳說他不喜歡直接做版畫,不喜歡回到他在80年代所做的事情。他想將技術引入到版畫製作中,檢視版畫和科技之間是否存在橋樑。陳表示,現在的印刷方式方便得多。

對於這件作品的來源,陳表示來自最早的版畫模型。他以王玠本《金剛經》作為他的想法來源,並在想作為唐代產物的《金剛經》,用現在的印刷方法,怎麼能變出最早的印刷技術。於是,陳做的是那種翻譯工作。首先,他掃描了《金剛經》的圖像,然後使用3D打印機。他想到了3D打印技術和木刻技術:使用不帶膠帶的3D打印機時,會發出打印聲音,禪學認為這就像僧人的誦經聲。他記錄了這些聲音,並找到了一個程序員將聲音製作成聲波的圖形。這個圖形就像燒焦的木頭,一個無法辨認的物品。

陳說,這個無法辨認的物品使他實現了版畫的理想。由此可見,陳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意義,將藝術與科技聯繫起來。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陳育強客席教授與其作品《金剛經》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陳育強客席教授與其作品《金剛經》
敦煌出土的唐代《金剛經》
敦煌出土的唐代《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