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場>:AI與中國書法

#9  STEAM(2019年3月)

文:林川(文字工作者)

踏入廿一世紀,科技日新月異,發展一日千里,短短數十年間,人工智能(下稱AI)技術已被多方面運用於各個範疇,諸如生命科學領域、醫療健康領域、銀行業、零售業等,甚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常常會接觸到AI,例如家居清潔機械人、手機語音辨識系統、智能玩具等。

但或許我們萬萬想不到的是,終有一天,AI竟能在人文藝術領域將人取而代之,模仿甚至創造出不亞於專業藝術家的作品來。

二零一六年秋,世界機械人大會於北京舉行,會場中赫然出現一個古人裝扮的機械人在寫書法,蘸墨作書,一筆一劃,方正雅致,令人嘆為觀止。然而,AI真的完全掌握書法了嗎?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點、橫、直、鈎、仰橫、撇、斜撇、捺,永字八法,也是漢字基本的書寫筆劃,更是中國書法的根本所在。

然而中國書法遠非如此可以形容,北宋大文豪、大書法家蘇東坡說過:「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神」指精神,亦指字的神韻;「氣」指風格、氣勢;「骨」指字體結構,亦指筆劃中隱含的剛健筆力;「肉」指字體線條肥瘦,「血」指水墨交融的色澤。

字體、風格可以模仿,力度、濃淡可以調較,雖說「短長肥瘦各有態」,每種書法,甚至每家書法都是獨一無二的,然而也是有一定的規範,只要輸入大數據,莫說歐、顏、柳、趙的方正平直,即使「書聖」、「草聖」的筆走龍蛇,AI都能攻克這些難題,模仿出個八九成來。

「不求形似求生韻」

「中國書法之美展示了純粹線條之形式美,但同時中國書法亦蘊含著各種精神意境,反映作書者的人格風度。」AI固然能夠在大數據的支持下,無限接近地模仿各種書法,惟一「神」字,AI無法取締。

AI並沒有一個通用的定義,但可以視作一種擬人的技術,然而擬人不是真人,在形而上的精神層面,AI始終與人類存在巨大差別。書法家的喜怒哀樂適時而變,於作書時自然發生,AI卻始終囿於形而下的數據層面,止於形似,限於神似,若要做到氣韻生動,除非AI有了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