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從四合院看中華文化

#39 安居(2024年5-6月號第39期)

文:伍華康(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文高級文憑一年級)

提起北京,除了連綿不絕的長城、富麗堂皇的故宮博物院,我還會推薦你走進四合院,感受中華傳統建築文化和傳統的家庭觀念,它是最具「京味兒」的遊覽景點。

文學奇書《紅樓夢》第三回透過林黛玉的視角,為讀者呈現賈府的格局:「進了垂花門。兩邊是超手遊廊,正中是穿堂,轉過屏風,三間廳房,廳後便是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是雕梁畫棟。兩邊穿山遊廊廂房……」此處正是對四合院的描寫。所謂四合,即東、西廂房、倒座房和正房各方門口都朝向同一庭院。大門稱作垂花門,裝飾越華美表示主人社會地位越高。遊廊有連接作用,像手臂環抱家庭予以溫暖和樂。進了大門,有一道影壁隔絕視線,避免一眼望穿正房,而且它有聚集氣流的功效,令家庭中氣充足。

四合院的建築表現了「天人合一」傳統哲學。《莊子》記載「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即主張萬物平等,和自然融為一體。四合院坐北朝南便是中國建築「天人合一」的佳例。處於高緯度地區,四合院南側門窗在冬季有利獲取充足的日照,而夏季可以避免日照過盛導致室內溫度過熱,維持冬暖夏涼。既然人類的微力不足以改變自然,具智慧的中華先祖就懂得融合自然,讓人為建造與自然相適應。

四合院是家的載體,從出生、成長、終老,家這個元素伴隨一生。其房屋分配體現嚴謹的宗法制,以嫡長子為繼承制,以示家國同構的傳統。「北屋為尊,兩廂次之」反映長幼有序的宗法觀:正房為一家之主的居所及家庭主要活動空間,是面積最大的房屋,以使重心突出,主次分明;華人以東為大,東廂房為長子嫡孫居所;西廂房是次子住處。如此嚴謹的建築佈局、規模和分配方式是宗法制的縮影,形成上行下效、下不犯上的和諧家風,盡見人倫關係和輩份。
家庭的倫理道德、宗法禮制、法天象地的傳統中華道德、哲學都能從一座小小的四合院中體現,雖比不上皇家宮殿的富麗堂皇,但它亦不乏大氣——不僅是中國傳統居所的典範,而且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

編者按:

歡迎讀者投稿,主題圍繞歷史、文化、藝術;體裁不限;
- 電郵投稿:info@hkccd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