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行之路>:坐看雲起:中國近代史的三個拐點——百年不遇的大變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9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巴西總統博索納羅會談時說:「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沒有變,中國、巴西等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整體崛起的勢頭沒有變」。

拐點,就是大變局。大變局,就有大危機,大危機往往伴隨著大機遇。中國的官宣是:「放眼世界,我們正處於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之中,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新的變化,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外部環境錯綜複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提到「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增多」。

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拐點

據哈佛大學安格斯・麥迪森歷史經濟研究所統計,唐朝的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總量的58%,宋朝佔60%,是中國佔比的頂峰時期。到了明代,即公元14至17世紀,明初佔比為55%,到明末則降至45%,因明末發生大範圍的災荒和戰爭。

在列強的掠奪下,清末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佔比已降至10%。

1840至1842年清皇朝與英國的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自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此後一百多年,中國進入長期被西方列強、俄國以至日本侵略、欺侮和掠奪的慘痛歷史階段。對中國而言,這是千年未遇的大變局,也就是中國近代史三百年的第一個拐點。鴉片戰爭可以說是這一拐點的標記。

中國近代史的第二個拐點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皇朝,創建中華民國,然而中國又迅速陷入十多年軍閥混戰時期。

1909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誕生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執政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在其影響下,陳獨秀、李大釗等一批中國知識分子在1921年組建中國共產黨,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十分重大的事件。

在日本1945年投降後的四年間,一方面是國民黨的內部處理失誤,一方面是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中共部署遼沈、淮海、平津、渡江四大戰役,擊潰國民黨主力部隊,最終把國民黨政府趕出中國大陸,在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再次站立起來。這是中國近代史的第二個重大拐點。

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三個拐點

中國在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的引領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走上開放改革以經濟建設為主線的發展道路。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的巨大發展和進步,從這裏開始延伸。

鄧小平理論的核心,就是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核心是改革純「公有制」的生產關係,融入「私有制」,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演化為政府計劃與資本市場經濟共同發展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模式,進而達到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引導廣大人民參與持份的目的。這正是鄧小平理論的根本,使人民有可見的利益與公平。

到2000年中國已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2007年又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終於在2010年超過日本。

時序到了2012年與2013年,有全面基層管治經驗又是中共第一代領導幹部習仲勳兒子的習近平當選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習近平主政後,「中國夢」的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一帶一路」的宏圖和推動速度,從嚴治黨,依法治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反貪腐」永遠在路上,「兩個一百年」的目標,5G、量子通信等科技創新發明井噴般增長,強軍運動及海軍各種新艦艇下水餃式增加,遼寧號及山東號航母的入役,以服務全球為目的北斗衛星網絡的加速建設完成,這種種情況,讓美國看到,原來中國真正是不忘初心,還是要沿著社會主義特色的現代化道路走下去。這個全球經濟體第二大的老二,在不久未來將全面超越自己。美國政府背後的操控者、精英領導層,不分民主、共和黨,驚覺被「中國戰略欺騙了」,奧巴馬政府的「重返亞太」戰略部署,就是這第三個拐點來臨的先兆。

歡迎收聽葉國華教授主講的香港電台《五十年後》節目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94.4,逢星期六下午2時至3時),洞悉最新時局形勢。

按此了解節目詳情及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