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不識字>:匈牙利的歐爾班

歐爾班(Orban,又譯烏爾班,舊譯俄本),乃遍及中歐、東歐的姓氏。在匈牙利,出於該姓者尤眾。筆者記憶所及,姓歐爾班的當代名人,就有匈牙利手球、足球、冰球名將多人,作家、科學家亦為數不少。政壇方面,有一位前羅馬尼亞總理姓歐爾班。當然,目前知名度最高者,還是要數匈牙利現任總理——歐爾班‧維克托。

匈牙利是北約、歐盟成員,但在歐爾班的領導下,和中、俄修好。早前習近平主席訪問歐洲三國,匈牙利即為其一,相信亦與歐爾班長期立場相關。有意思的是,不獨是現任總理本人,亦不只是眼前;匈牙利和匈牙利人,似乎長期有著連結東西的意識和傳統。包括歐爾班‧維克托本人在內,不少匈牙利人相信遠祖乃是來自東亞草原的匈奴,和中國頗有歷史淵源。相信讀者也發現,歐爾班等匈牙利人,和東亞民族一樣姓先行、名在後。部分民俗學、語言學、人類學家相信,先姓後名的傳統,也許反映匈牙利人、保加利亞人,確實來自遙遠的東方。

本文要說的歐爾班,也是來自匈牙利,也是這樣的人。他生於15世紀,其故鄉外西凡尼亞因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兵敗而成為羅馬尼亞一部分,如今仍屬羅不屬匈。在六百年前,這位匈牙利的歐爾班,卻是軍械天才,具備頂尖的鑄炮技術,扭轉了歐亞的力量消長。他先為東羅馬——即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效力。然而,由於歐爾班所鑄的青銅炮,又重又大又貴,連一度鼎盛的拜占庭亦著實難以支撐。歐爾班遂於西元1452年秋,轉投拜占庭最大對手——鄂圖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而去。

很快,就在次年4月12日,歐爾班製造的數十門火炮,在君士坦丁堡前列陣,長達四英里。據悉,這批火炮當中,部分長逾五米、重達十七噸。一輪齊射後,七百年來一直被認為固若金湯的城堡分崩離析。縱然,天才軍械師歐爾班因為大炮炸膛而死於此役;然而,君士坦丁堡的歷史從此不一樣,拜占庭的歷史從此不一樣,歐亞戰爭史亦從此不一樣。5月29日——城破之日,那位付不起歐爾班工錢的君士坦丁十一世,拔劍而戰,仍不敵身亡。

從此,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東升西落的五百年拉開帷幕,直至一戰時,鄂圖曼帝國、奧匈帝國戰敗,一一被英、法支解。1918年,英、法聯軍佔領了君士坦丁堡,東西歷史新的循環,才又來到一個轉捩點了。

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