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論曹操

曹操一輩子未能以帝王之名,坐上龍椅,但無可否認,他是魏晉的奠基人。曹操從東漢末年昏暗的政局,一步一步通過奮鬥,爬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但縱觀前賢對於曹操的評價,卻言人人殊。到底曹操,是英雄,還是梟雄?是偉人,還是罪人?

「曹操是奸雄。」很多沒看過《三國志》的人,都會有這樣的印象。曹操,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人。無可否認的是,曹操有過人的能力。在戰爭中,他常能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化客為主,化劣為優。在官渡之戰中,他和謀士分析形勢,針對袁紹的優柔寡斷,出計擊潰袁紹,以極少兵馬打敗袁紹,統一北方。他又積極推行屯田,安排徭役,使中原農業在亂世中得以快速恢復。他更是知人善任的明主,在他麾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文有郭嘉、程昱,武有夏侯、張遼。毛澤東就曾經這樣評價他:「歷史上說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義!其實曹營不壞。當時曹操代表進步的一方,漢是沒落的。」曹操挾權弄勢,挾天子以令諸侯,真的令人不齒嗎?漢室衰微,頹廢數十載,士人皆不支持,曹操卻能親自控制局面,穩定朝政,以至國家。而在這時候,魏事實上已經取代了漢朝的執政地位,只是名義上還是漢臣罷了。在他的領導下,國家比東漢時強盛得多,甚至成功抗擊邊族,改善民生。

少年時,他已經顯現出過人的機警。十歲時,他在家鄉擊退鱷魚,又以手段騙過父親,令父親不信任叔父。二十歲時,他被舉為孝廉,入仕洛陽。他公正廉明,不懼強權,後來擔任部尉時,捕殺宦官的親屬,不惜得罪強勢的宦官。黃巾之亂爆發時,他被靈帝起用,更曾經刺殺權臣董卓。除了機智和勇敢之外,曹操還有可愛的一面。在一次重大戰役勝利後,他異常興奮,手舞足蹈,一會兒摸馬,一會兒拍馬鞍,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身分。還有一次,他若無其事地前往敵營,跟敵方主帥交談,不時撫掌而笑。敵軍士卒擠著向前,想一睹曹操。他立即催馬橫行,笑說:「我可沒有長四雙眼睛和兩張嘴啊!」在他的遺書中,他也只是草草交代後事,反而留取筆墨提點群臣盡忠職守,給夫人分香賣履。這些片段,都與「奸雄」那副高傲霸道背道而馳。這也是為甚麼他沒有劉皇叔身分,又沒有孫權的江東根基,卻能受人擁戴,不失人才的主要原因。

曹操因殺死有恩於自己的呂伯奢、夢中殺人等事件而被詬病。那一句「寧我負人,勿人負我」也成為他的代表句。但仔細一想,他如果不殺呂伯奢,的確有機會被官府捉拿。如果沒有「夢中殺人」,就不能震懾刺客。他的手段雖不合現在的行事標準,卻能在那個時代讓天下人臣服。所以,曹操的形象不能簡單地以一個「奸」字概括,而是立體、多元的。

編者按:

歡迎讀者投稿,主題圍繞歷史、文化、藝術;體裁不限;
- 電郵投稿:info@hkccd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