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訪>:走過成長的每段路——專訪陳淑霞老師栽培五名子女的故事

教育孩子對於不少父母而言是一門深奧的功夫,惜世上並無一本神通廣大的武林秘笈,帶領父母一招一式地耍好套路。究竟如何才能引領孩子去學習知識技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天賦呢?

文聯會有幸邀請文聯會會員、元朗區升中支援組主席陳淑霞老師接受專訪,她多才多藝,既是國畫書法、珠算、剪紙導師,又身兼文化藝術基金會會長,致力推廣中華文化。除了在文化界別馳騁外,陳老師亦善於教育子女,故特請她來分享栽培子女成長的故事。



溝通是信任的奠基石

談到五名子女時,陳老師展現自豪的笑容,眼神也變得溫柔如水,止不住回顧陪伴他們成長的每段路,並道出家庭教育的關鍵——溝通。無論工作有多繁忙,陳老師依然堅持接送孩子,以聆聽他們在學、參賽的趣聞,並作適切的回饋和鼓勵。陳老師點出:「鼓勵並不是空洞的套語,而是有靈魂的回應。以跳水為例,肯定他哪個姿勢做得標準,增強他的自信心。」

陳老師亦透過舉辦階段性的家庭會議,鼓勵一家人敞開心房,分享生活近況、目標進度和困厄難題等,以互相支援,提升家庭凝聚力。

因材施教 開花結果

陳老師善於化身為勤奮的園丁,為子女萌芽的潛能澆水施肥。她的孩子大都具有游泳天賦,老四和老五更是香港跳水隊運動員,前者曾代表香港出戰亞運。原來早在一次全港比賽中,老四憑著非凡的觀察力,奪取冠軍。事後,她分享道:「我從老五的教練中偷了師,透過觀察和模仿他的跳水姿勢,偷師成功!」眼見孩子在跳水比賽中初露頭角,陳老師隨即為她聘請專業教練加強培訓。 

為了培訓子女的商業技能,陳老師曾鼓勵他們經營「豆漿工房」。過程中,孩子們各司其職,賺取了寶貴的經商經驗。陳老師指出還有意外收穫:「我發現老大確實善於管理,能剖釋全盤計劃。老二很擅長控制成本,後來便鼓勵他修讀會計,進一步發揮商業才能。老三在執行與推廣上遇上滯銷,他處變不驚將難題迎刃而解。」

陪伴前行 逆境飛翔

挫折之於青少年而言,可謂是天塌下來的大事。如何可以幫助子女重新振作、負隅前行呢?陳老師指出:家人的支持彌足珍貴。時間倒流到老五參加跳水新秀賽,他在熱身時不甚滑倒受傷,整個大腿血流不止。當衆人皆以爲老五會退賽時,他竟堅定表示:「我要繼續跳水比賽!因爲我不能辜負看台上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結果,他戰勝痛楚,重新站在跳板上,一躍而下,榮獲亞軍。

陳老師亦建議子女養成寫事記的習慣,將一切榮辱得失都化爲文字,或者以影像和錄音記錄下來,從中提取勇氣和智慧,以迎接下一個挑戰。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或許教育並沒有公式化的秘笈可循,但從陳老師的分享中,筆者看到萬變不離其宗的法寶——愛。陳老師縱使育有五名子女之多,卻不曾聽過「愛被分薄」的投訴,大女兒曾說過:「這個家每多添一名弟妹,便多添一份愛。」足見陳老師對子女的愛已開花結果。 

編按:陳淑霞老師為文聯會到校服務資深導師,於中、小、幼和特殊學校任教學生、親子和教師書畫和手工藝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