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行之路>:坐看雲起: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建立一個平均的現代化、人民得益的現代化、全世界得益的現代化社會。

中國式現代化並不是所謂馬克思主義的現代化,也不是純粹美國資本主義的現代化,而是一種混合古今中外的模式,結合了蘇聯、中國歷史和美國歷史中產生的成功和錯誤,尤其是資本主義的無限擴大和對人民的控制的錯誤經驗,而產生出自己獨特的中國式現代化。

2009年美國學者馬丁‧雅克教授出版的一本書《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已經詳細講到中國式的現代化。他認為中國社會的狀況受到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和哲學傳統的影響。中國社會的治理意識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秦朝。因此當我們講到中國式現代化時,會發現它與西方式現代化存在的差異,這種差異並不意味著哪一種更好或更差,而是各自包含自己民族的價值觀和特點。

就以新冠疫情為例,西方一些國家在分配醫療設施和資源時,都以年輕人優先接受治療,這種政策與我國情況存在差異。又例如西方一些國家容許大麻合法化,亦是一個文化,道德影響法律制定的問題。

中國人的管治體系在於人民的利益。中國現在的政府,亦有從基層的村莊開始實行直選投票,一直延伸到鄉鎮的選舉,最後採取協商投票制度,形成自身的治理制度,這就是中國的治理特點。

「中國式現代化」包含以下五個內涵:

  1.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

要讓14億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要做到人口素質提升、智力提升、文明提升和健康水平提升。

  1.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要做到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實現和鞏固全國脫貧攻堅的成果。

  1.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隨著物質生活提高,對民主、法治、公平、公正、安全、環境等方面要求亦相應提高,只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1.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綠山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生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建設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家。

  1. 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2023年9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向全世界發佈了「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提出要為人類建立一個和平、美好的世界的願景。

歡迎收聽葉國華教授主講的香港電台《五十年後》節目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94.4,逢星期六下午2時至3時),洞悉最新時局形勢。

按此了解節目詳情及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