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行之路>:坐看雲起:《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下)

白皮書是紮根中華歷史文化的優良傳統,向世界介紹我國呼籲的世界大同,人與自然共存。道家、儒家很多的講法就是和世界共存。

白皮書的論述是中國對外政策和戰略的總目標,是一個全方位的線索。所以它帶有歷史的論述,哲學的論述。它用中國人習慣的文明表述方式。我也知道這些講法在西方的新一代,美國、英國認為我們只是和美國爭奪話語權的競爭而已。美國不會相信,美國聽不懂,因為這些是中國式的話語,是用中國式的方式和邏輯。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概念,是需要持久,很多代人反覆地去陳述。

這個理念是什麼?世界只有一個而已,我們在這裏生存。大國有巨大的責任,如果大國走錯路,一些小國小地方,是沒辦法抗衡的。

整個白皮書,是把過去這七十幾年,在世界上中國對全球做過的東西,開了一張總成績表。從非洲、中亞到南美洲、南太平洋,不論是物質東西,硬體、軟體、我們主持過推動過的會議、我們促進過的和平,譬如好像中亞地方的和平、伊朗和沙地阿拉伯的和平、中東的和平、我們從中起到過些什麼作用,陳述出來。

白皮書是用國家的名義發表,不是用某個領袖的名義來發表;而是用專業的新聞辦公室低調地來發表。這個白皮書已成為中國的國策。

全球現在有兩個不同的立場和策略;有兩個不同的制度,有兩種不一樣的意識形態。雖然白皮書講明不是制度的競爭,不是意識形態的競爭;是強調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每個制度都有自己的優點,發揮自己的制度長處,改善自己的制度,對自己國家人民有利就好。鄧小平先生在上世紀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那麼老鼠是什麼?就是人民得益。所以哪個制度能使人民得益,就是好制度。

我想告訴大家我小孩的時候尖沙咀的海岸線,水平線是在下邊很遠的地方,現在相信最少升了幾米高,我想如果再過二三十年水平線會去到哪?當我們看到每一次颱風來的時候,整個香港很多地方都水災,就知道嚴重性。

若干年後,南太平洋的許多島國都會沒有了,如何去處理安置他們的國民,如何讓他們向其他地方遷移?這些都是聯合國面臨的巨大責任。所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看法絕對不是一個誇大的說法,而是一個現實要面對的問題。

白皮書建議,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自然環境的挑戰,中國先後提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理念。中國積極推動自己的經濟發展轉型,力爭二零三零年前實現碳達峰,二零六零年前實現碳中和。到時中國變成世界最大的清潔發展網路,貢獻了本世紀以來百分之二十五的綠化的面積,成為全球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我們積極參與全球的環境治理,引導國際社會,全面有效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歡迎收聽葉國華教授主講的香港電台《五十年後》節目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94.4,逢星期六下午2時至3時),洞悉最新時局形勢。

按此了解節目詳情及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