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不識字>:別了,大江健三郎……

對不少人而言,2023是遠比想像中還要糟糕的一年。如今,我們亦不得不和一些「老朋友」道別。在這裏,筆者也要說一句:別了,大江健三郎;別了,福澤諭吉;別了,我的書……

愚以為,相比起福澤,年輕朋友或許更為熟悉大江吧?畢竟,後者是當代文學家,於2023年3月3日離世。作為當代世界文壇最享負盛名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並不出身於東京或大阪,甚至連港人熟知的北海道、九州也不是,而是來自連日本人也不大去的四國愛媛縣。面積達五千多平方公里的愛媛,在四國來說是第一大縣,人口逾百三萬。該縣的名物是柑橘,縣旗也是一朵蜜柑白花,配以橘、青二色,甚為清秀。大文豪大江健三郎,就出生在樸素的愛媛縣喜多郡。為紀錄片「絲綢之路」配樂,而飲譽兩岸的音樂家喜多郎,則與喜多郡無關。

愛媛縣北岸、西岸,隔著瀨戶內海與本州相望,因而形成漁、農、工業相對發達地帶。而大江的出生地——喜多郡,則位處該縣南邊;為內陸山區,就更偏遠、寧靜一些。故而,喜多郡的老街和傳統手工——如和紙,以及與和紙相關的和傘、風箏技藝,都保存得很好,適合好靜的朋友一遊。

大江健三郎雖身出小郡縣,或因聰慧過人,分屬東瀛文壇成名甚早者。成名早或不稀奇,但同時能夠長青,自必少之又少。作為白先勇同代人,大江同樣深受歐洲小說影響。據悉,大江所購第一本書,就是俄國小說大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早在十九世紀中葉成書的《罪與罰》,大量呈現內心讀白,以及意識流寫法——為讀者帶來深刻的體驗,讓人物而非情景、情節成為書寫主體。同時,也讓小說創作完成從古典到現代的跨越。或許,俄國文豪對人的憐憫,令大江的小說與一生,始終保留著來自信仰的暖意與力量。

1950年代,大江健三郎入讀東京大學法文系後,就從不間斷地發表作品;其中有詩,有小說,也有評論。早在1958年,便以23歲之姿,憑短篇小說《飼養》首奪「芥川龍之介獎」。於東大讀書數年間,大江完成的短、長篇小說,不只頗讓日本文壇注目,出品更逾十部,質、量俱稱上盛。然而,命運為這位明日之星所安排的,絕非一片坦途。

大學畢業後未幾,1960年春,大江與同窗好友之妹伊丹由加理共諧連理。讓人期待的婚姻,卻為大江健三郎帶來重大轉折;在人生拷問面前,大江差點以自裁作結。是誰讓他走上絕路?又是誰重燃大江人生的光?且於下文再敘。﹙別了2023‧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