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共享>:從學科推展探究式學習 漸進式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

「教育的目標不單是為了獲取知識,更重要是為了培養能力和品質。」

──約翰‧杜威(John Dewey

本文以探究五歷程(BSCS 5E Instructional Model)為綱,分享教師如何在不同學科中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自行探索所學。

英文科 數學科 成長課
年級 一年級 五年級 一至六年級
課題 神祕的生日卡

(上款和下款)

¾  -⅛ 的迷思

(異分母分數減法)

童工體驗:捲炮仗

(價值觀教育)

探究五歷程

1. 參與 請學生在課室裏找一張卡。 播放學生影片:爸爸買了一個蛋糕回家,將蛋糕平均分為4份,自己吃去¼,剩下¾。他請女兒吃一件,女兒表示她只想吃⅛而已。 展示影片:世界上某角落的兒童,由於貧窮被迫當童工賺錢養家。
2. 探究 1.      這是什麼?

2.      誰是寫卡人?(學生均能從筆跡辨認出教師是寫卡人。)

3.      誰是收卡人?

4.      如果生日卡是用電腦打印出來,如何才能知道誰是寫卡和收卡人?

1.      爸爸吃了¼個蛋糕後,連同女兒吃去的⅛,他們共吃去整個蛋糕的幾分之幾? 1.      在缺乏他人指導下,如何利用八個利是封和一條細繩,製作一串炮仗?
3. 解釋 1.      學生判斷書寫上款和下款的正確位置。

2.      教師請學生從生日壁報中猜猜誰是收卡人。(本月生日之星)

1.      學生利用Classkick應用程式,以電子畫筆切分蛋糕。學生表示只要將餘下的每份蛋糕,再均分為兩份便可。

2.      學生利用早前曾學習異分母加法的知識,先通分,然後進行減法,最後檢查算式及運算過程是否準確。

1.      教師於活動後,請學生分享及反思:

–  你們是如何在缺乏指導下,完成捲炮仗工作?

–   工作時,你們需要用頸項夾着廁紙筒,低頭工作。你們的感受如何?你們明白為何廠長有這樣的要求嗎?

4. 延展 向學生展示另一張生日卡,請學生以寫卡人的身份,寫一張生日卡予一位生日之星。 教師向學生提出附帶分數的異分母減法題,請學生進行運算。 反思:

貧窮除了導致童工問題,對國家和人民還有什麼影響?

5. 評估 透過口頭回饋及學生互評,讓學生評估寫卡格式是否正確,並思考上款和下款的功用為何。 透過解題四步曲,讓學生進行自評及互評,掌握異分母分數減法的運算技巧。 學生完成反思工作紙,表達對童工這個議題的想法,並反思我們應當如何珍惜自己所有。

對學生而言,探究式學習能因應學生的特質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對教師而言,探究式學習能讓我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反思學生學習這些概念的意義,並思考如何引導學生掌握這些概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特此鳴謝郭詠琳主任、黃金玉老師、梅燕玲姑娘及世界宣明會提供教學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