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築印>:廟宇說潮語

「潮語」以往稱之為俗語,「潮」是指入時、貼近潮流的意思,「語」是指詞語或用語,而「潮語」一詞是泛指由不同年代的潮流文化而衍生的詞語或句子,如近年興起的潮語有「世一」、「自肥」、「倒轉地球」等,早幾年前有「屈機」、「升呢」、「O嘴」等,再推前五、六十年代有「時髦」、「無衣食」、「走鬼」等等,而筆者在本文想談談與廟宇有關的或用廟宇裝飾來闡述一些較早年代的潮語。

一)菠蘿雞,一味靠黐」

「菠蘿雞,一味靠黐」是早期潮語,與廣州黃埔區廟頭村的南海神廟有關。該廟創建於隋朝,是古代人民祭海的場所。古代中外船舶出入廣州,按例都要派員到廟中祭拜南海海神,祈求海神保佑,出入平安。

相傳貞觀廿一年(647年),使者達奚司空從印度摩揭陀國乘船到廣州,隨手把兩粒大樹菠蘿種子栽種在廟前,從此以後,整個廣東各地都種植了大樹菠蘿。當地人視南海神廟是大樹菠蘿的發源地,所以這座廟宇也稱為菠蘿廟,廟誕又叫菠蘿誕(農曆二月十三)。在誕會中人們會製作一種紙雞祭品,它是用漿糊黏貼竹枝、草紙、雞毛而成,人們因借廟名而把這款紙雞祭品稱作「菠蘿雞」。由於「菠蘿雞」是靠黏貼製成,粵語稱黏貼謂「黐」,所以衍生出「菠蘿雞,一味靠黐」的歇後語,諷刺人們喜佔便宜,最愛「黐飲黐食」。

菠蘿雞製成品
菠蘿雞製成品
粉嶺坪輋長山古寺八仙過海彩繪
粉嶺坪輋長山古寺八仙過海彩繪

二)「過咗海就神仙」

「過咗海就係神仙」是指過了此關以後再算的意思。如有學生認為考試只要合格、足夠升班便可行了,這就是「過咗海就係神仙」的讀書態度了。

該句潮語來自「八仙過東海」故事。八仙是道教尊崇的八位神仙——呂洞賓、漢鍾離、張果老、鐵拐李、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及何仙姑。話說八仙同赴王母蟠桃盛會後歸渡東海,呂洞賓提議各人以一物投入水中,各顯神通以順利渡過東海。鐵拐李第一個過海,他把手中的拐杖拋入東海,拐杖像一葉小舟浮在水面上,鐵拐李立在其上,成功到達了對岸。接着漢鍾離將鼓(另一版本為蒲扇/芭蕉扇)投入海中,穩當的渡過了東海。張果老將他的紙疊驢子投入海中,一會兒就到了對岸。何仙姑將竹罩(另一版本為荷花)往水中一拋,隨波漂流到對岸。呂洞賓以簫管(另一版本為寶劍)投入水中,韓湘子以花籃(另一版本為竹笛)投入水中,藍采和以拍板(另一版本為花籃)投入海中,曹國舅以玉板投入海中,各自借助寶物法器大顯神通渡過東海,由此誕生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成語。廣府人藉着八仙過海的故事引伸出能憑自己的本事過了一關,就能快活過神仙。

吉澳天后宮。左起:道情筒、葫蘆、荷花、笛
吉澳天后宮。左起:道情筒、葫蘆、荷花、笛

(三)出盡八寶

「出盡八寶」是指想盡辦法。如每年動漫節開鑼,動漫迷都會出盡八寶霸得頭位,以購得心頭好。

「八寶」原指各種傳說中的寶物或法器,分別有「佛八寶」、「道八寶」及「雜八寶」。本地廟宇中較常見的是「道八寶」——八仙所持的法器,又叫暗八仙。八仙法器各有不同的法力:呂洞賓持寶劍,可鎮邪驅魔;漢鍾離持扇子,能起死回生;張果老持道情筒(一說為魚鼓),能星相卜卦;鐵拐李持葫蘆,能煉丹藥救眾生;曹國舅持陰陽板,當板鳴即萬籟無聲;韓湘子持橫笛,其妙音能令萬物生靈;藍采和持花籃,其花果能廣通神明;何仙姑持荷花,象徵出淤泥而不染,可修身禪靜。

(未完,全文見電子版《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