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深圳最美的城中村

#35 經濟之旅(2023年9-10月號第35期)

圖、文:李愛潔(編委)

今日的深圳是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儘管她已全面體現數碼化時代,但是我們仍可尋找到她濃郁的文化氛圍和與別不同的魅力。

城市裏的人文風情和秘境

深圳福田的水圍村建於1368年,已有600多年歷史,佔地20萬平方米,保留不少古樸的人文風情和秘境,是深圳第一個全面改造的城中村。前往水圍村只需在福田口岸徒步10分鐘便可到達,或乘地鐵4號線往福民站也可以。水圍村糅合了中西文化的建築元素,兼備嶺南建築特色的騎樓、冷巷和陽台,古典又實用。附近不乏商店、食肆、學校和文化活動場所,生活配套一應俱全,水圍村也是香港遊客的聚集地。來到村口,迎面有一尊氣宇軒昂的莊子銅像佇立着,供人瞻仰。水圍村是由莊子後人蒙齋公於公元1368年遷徙到福田,以「水環四壁,圍昌萬年」取名水圍村。為一條古舊的村落注入生命,重新給予名字,就是「水圍1368文化街區」。

水圍1368文化街區

水圍1368文化街區是由11條縱橫交錯的街道,加上35棟顔色的「握手樓」聚合而成,均為區內特色。為配合深圳青年房卡計劃,這裏有部分房屋都改成人才公寓。水圍村保留由莊氏後人命名的敬德巷、蒙齋巷、莊周巷和莊森巷,感覺很懷舊。附近當然少不了文青書店和文化餐吧,都是年輕人閒聊的場所。街區有一棵古榕樹和龍秋古井,井旁的石碑介紹古井是明朝時莊子後人所開掘。傳說井水清甜,有異於其他水井的水質,反映出古人對水井選址有非凡的智慧。

穿過大街小巷,除了臨街的商業活動,走不遠就看見一列小販攤檔:水圍夜間經濟示範街。起初以為是賣些廣東小食,誰知卻超乎想像!什麼陝西羊肉夾饃、重慶涼菜、湖南臘魚、福建光餅,還有台式蚵仔煎,都是滿足味蕾的地方小吃,令人饞涎欲滴。黃昏過後,街道燈火通明,展現出水圍村充滿朝氣的另一面,更稱深圳人的「深夜食堂」。

由農村文明發展到現代文明

街區內有一個供文娛康體活動的文化廣場,大街上的一幅藝術浮雕稱「歷史文化長廊」,吸引途人目光。享負盛名的雅石藝術博物館,建設和推廣鄉風文明成就出「深圳鄉情文化基地」;福田大大小小的圖書館,給社區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和養分。

水圍村由農村文明發展到現代文明,當中沉澱了無數的歷史記憶,水圍1368文化街區將會為深圳最美的城中村打造更多文化多元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