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聯絮語>:歷史文化學堂(八) 電台講演錄音感想(2022/23學年)

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文聯會)主辦,優質教育基金贊助的《歷史文化學堂(第八屆)——中華傳統節日》50支優秀隊伍的作品於2023年9月5日至2024年1月16日期間,逢星期二下午5時至6時於新城知訊台 FM99.7《世界隨意門》節目中播出,現來看看部分隊伍的錄音感想及分享。

學校:德蘭中學

學生:鄭惠渝、蘇嘉晞、鄭思穎、林安淇

作品:財神到,財神到,歷史喺呢度

感想:財神是中國道教民間信仰。我們翻閱舊報紙,到廟宇考察,了解市民在財神誕和農曆新年拜財神的習俗。此外,財神也融入日常生活,化身成年畫、月曆、通勝和歌曲。中國民間信仰有道德教化功用:拜神求安心後,勤奮工作,收入自然增加;繼而行善積德,好運自然來。

學校:香港真光書院

學生:李演鈴、廖漪昕、張欣蔚、洪凱喬、李穎欣

作品:七月十五探險隊

感想:參加這次中華傳統節日電台演講活動,讓我們更深入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盂蘭節背後的文化底藴。毋庸置疑,是次體驗大大提升了我們搜集資料,整理及分析的能力,如在籌備的過程中,我們須瀏覽大量網站和閱讀經典的文章,並從中篩選合適的素材,這些能力對於我們選讀歷史科的同學來說相當重要。此外,到訪電台讓我們有機會真正見識電台的專業運作,這是一次非一般難忘的經歷。

學校:香港培正中學

學生:王爾臻、李孝御、馬愷晴、唐子詠、鄧康瑤

作品:盂蘭迷思與傳承

感想:盂蘭潮汕文化,猶如龍鳳,不可或缺。對從未踏足電台的我們而言,能在新城電台錄音拍照,甚至能在擁有完善隔音設備的環境下,暢所欲言地抒發活動感受和演繹角色,講述盂蘭節的傳統故事,並表達潮汕人的那種人情味和溫暖,讓時人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育,這個經驗實屬難得。

學校:聖公會馬鞍山主風小學

學生:陳芯穎、關止傜

作品:舞火龍睇真啲

感想: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歷史文化學堂》電台講演活動,給予我們既深刻又有意義的體驗。在準備資料的過程中,體會了合作精神的重要,亦引起我們對錄製廣播劇的興趣,學會如何用聲線和語氣去吸引聽眾。這些都是參加活動前沒有想過的意外收穫呢!

學校: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

學生:何沛淇、陳泳彤

作品:新年知多少

感想:我們很榮幸能夠入選,因為這個機會不是人人也能擁有的。在預備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不少挫敗,幸得老師、家人及隊友的支持,才能克服種種困難。錄音當天,我們懷著緊張的心情到電台,初時還以為會說得吞吞吐吐,沒想到能順利地完成錄音,感謝電台工作人員的幫助!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令我們日後更加有膽量及信心面對挑戰。

學校:救世軍田家炳學校

學生:黃貝兒、馬逸安、吳泳恩

作品:農曆新年 神奇揮春

感想:非常感謝文聯會給予我們這次到電台錄音的機會。我們都沒有到訪過電台,對我們而言,是一次難能可貴而又新奇的經驗。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不同節日的背後意義,令我們更珍惜中華傳統文化。

學校: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

學生:黎心陶、陳芷淇、李靜儀、丁善騏

作品:回家過年

感想:我們認為這次的活動帶來了不少對傳統節日的啟發。首先,傳統節日的意義是着重文化傳承,幫助我們了解文化遺產和傳統價值觀。另外,活動讓我們有機會去編寫劇本,過程十分有趣,亦讓我們提升說話能力。

學校:玫瑰崗中學

學生:陳文欣、李昭篪、江子瀚、李重承

作品:長洲「佛誕」:從「長洲平安包」看太平清醮的時與變

感想:本校同學有幸參與文聯會所舉辦的電台講演,透過從電台講演中扮演的角色,例如長洲原居民、同學、旁白等,以「長洲平安包」作為切入點,深入了解長洲太平清醮的時代變遷。在錄音的過程中,同學經過翻閱練習,除了了解太平清醮的歷史背景之外,更能從中反思「長洲平安包」的文化傳承,以及從中反思如何推廣香港獨有的傳統文化。

學校: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學生:劉凱玟、梁嘉敏、吳淙滙、黃晞晴、黃咏詩

作品:盂蘭節救友記

感想:盂蘭節常被誤解為一個只關於鬼怪的節日。然而,盂蘭勝會亦能反映孝道、尊重、鄰里互助等文化精神,值得保存發揚。製作過程中,我們發現如何將知識生動有趣地傳達出來而又不失嚴謹,同時確保劇情通順是十分困難的。幸得組員間互信互助,才能完成作品。希望各位享受本劇。

學校:沙田圍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

學生:黃梓淳、蔡文謙、傅煒喬、陳映霖

作品:詩詞畫意論中秋

感想:今次到訪新城電台錄製廣播劇令我獲益良多。首先,在練習對白語氣和咬字可提升我的說話技巧,提升溝通能力。此外,廣播劇的內容亦令我增添了不少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我很感謝老師給予我這個寶貴的機會,希望來年可以再到新城電台錄製廣播劇,在學習的同時,讓更多聽眾對廣播劇、中華文化感興趣。

——黃梓淳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