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組 一等獎>:趣味學中華文化

趣味學中華文化

文: 周靖桐(香港培道中學一年級)

 

從古至今,生活是一個民族必不可缺的元素,生活是經過先民點滴積聚的文化淵藪,具有延續性的功能,了解文化本身的變遷,是能夠為未來築建更美好的生活。

 

在課堂學習以外,學生該怎樣有趣味地學習更多中華文化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單從書本上學習只會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我建議先培養興趣,後而聯繫到中國文化的底蘊。

 

中國文化有分三種層次和類別,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種種文明,例如飲食、器物、服飾等。制度文化是指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制度、規範,例如民族、禮儀、政治等。精神文化是指物質和制度文化形成時產生的精神和結果,例如宗教、道德、藝術等。而我們應該如何令自己有趣味地學習,又能夠活學活用中國文化呢?

 

第一,物質文化方面,「食」是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料理對東亞地區的飲食文化帶來深遠的影響,可惜只是看著一些乏味的食譜實在不能深入了解中國料理。其實中國料理的烹調方法和刀工複雜得令人懊惱,我認為學校可以舉辦「中菜烹飪比賽」,給予一個機會同學嘗試烹調一些簡單的中國小菜,麻婆豆腐、黑醋骨、咕嚕肉等。由選取材料到能夠端上碟子的那種感覺,是唯獨親身體驗才能夠了解當中精髓,是否很有趣味和實用呢?

 

第二,制度文化方面,禮儀是中國人十分注重的東西,但是看著書本學習,學生又很難參透,親身經歷就是最好的課本。體驗吃中國圍餐、中式婚宴、中式喪禮時應有的禮儀。禮儀也能夠包括中國茶道的禮儀,種茶、製茶、泡茶都被認為需要高度技藝,稱為茶藝,我們可以利用元宇宙科技的虛擬實景讓同學嘗試烹調好茶,體驗正宗的茶道文化。

 

第三,精神文化方面,藝術好像是部分學生擅長的東西,但中國的藝術我們又了解多少呢?中國畫具有獨特的延續性,已有五千年歷史,例如《清明上河圖》便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水墨畫, 學校可以舉辦中國藝術活動及畫展,喜歡藝術的學生不要再默默背誦中國藝術歷史,快動手畫出一幅精美國畫吧。

 

聽完這三個例子後,是否已經將中華文化乏味的形象抹走了嗎?中華文化其實既多元化又有趣,更重要的是需要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從今天起,請把趣味的中華文化繼續發光發亮,發掘當中精髓,能活學活用,建造未來美好生活。


評語:選題獨特,論述條理分明,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