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優異獎>:畫卷般的中國歷史

畫卷般的中國歷史

文:袁愉棋(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三年級)

 

中華歷史, 是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翻開被歷史沖刷得泛黃的畫卷,去品讀、去細味、去揮灑那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留下的的一筆筆濃墨重彩。

 

龐大的畫卷被「唰」的一聲展開,而我是畫筆上的一點墨,掛坐在筆尖上,開啟了悠悠五千年的旅程。我看見墨水在宣紙上緩緩勾勒出元謀人鑽木取火,到中華民族的誕生和健壯的男人拿著耒耜在洶湧的波濤上忙活,那是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堅毅身影;我看見墨水下是那個紛爭不斷的春秋戰國時期,人民划着龍舟扔下粽子悼念寫下《懷沙》後投江的屈原。我看見秦始皇的統一,殘忍的焚書坑儒和開始修築的長城;墨水復渲染出駱駝的影子,張騫和班超緩緩走過西域,暢開絲綢之路;後來是唐太宗貞觀之治下的國泰民安,盛世唐朝,酩酊大作「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詩仙李白;再到唐玄宗怠慢朝政,安史之亂爆發,看著原來繁華的長安變得狼藉的詩聖杜甫,悲愴地用《春望》吟出那份憂傷;我還看見玄青色的墨水點綴出浪花上航船幾批,鄭和七下西洋,使大明國威遠播海外。

 

隨著時代更迭,原本空白一片的畫卷上被歷史的濃厚墨彩豐富起來,中華文明變得鮮活起來,在宣紙上栩栩如生。我依然乘坐在毛筆尖上,見證朝代的興亡盛衰,但我還來不及品味清初之盛世,林則徐虎門銷煙後,倏地,英軍便出兵廈門,敲響了鴉片戰爭,且於英法聯軍之役中掠奪圓明園的文物,把這地方付之一炬,朱紅的墨水悲憤地沾染畫卷上的這部分,這不僅是中國的災難,這更是人類文化史上一場浩劫。而香港新界更在鴉片戰爭後租借給英國,開啟長達九十九年的殖民統治。若干年後,畫卷裏穿著中山裝的孫中山先生成為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的成立終於結束了腐敗的晚清。自此,浸滿了大大小小朝代墨跡的銅黃色宣紙翻了一面,中國開啟了廢除君主專制的新篇章。

 

然而,混亂的民國時期經歷國共內戰的同時,接踵而來的是淒慘漫長的抗日戰爭。這是一幅鮮血淋漓的畫卷,一大片猩紅色的墨汁鋪灑在宣紙上,濺得恣意,恍如羊脂玉上的一滴血,觸目驚心。我在筆尖上,看著這用32萬軀體的鮮血浸下的歷史,不禁深感沉痛。直到毛筆畫到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及1978年12月鄧小平同志提出實行改革開放,再到1997年7月1日,香港終於回歸祖國懷抱……銅黃色的畫卷再次翻開新的一頁。

 

這依然是一幅朱色的畫卷,跟以往不同的是,這是在天安門廣場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那份中國紅,艷紅的、靚麗的、喜慶的,是人民心中重新燃起希望的赤色火焰;人民臉上沒有任勞任怨時的含辛茹苦,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張幸福的笑臉,臉上洋溢的是喜悅,是激動,是對新中國成立、對改革開放的支持與信念;這也是紫荊花的紅,是香港在歷經99年後重新回歸祖國母親懷裏的那份激動人心,熱淚盈眶

 

中華上下五千年悠長的歷史,是一幅不會落筆結束的畫卷,如長江翻滾不息的滔滔巨浪,它會不斷翻著新篇,更多的墨水會注入中國蓬勃的今天、明天和將來。你我正是筆尖上的一滴墨,用我們一生去奮鬥,總有一天,我們也會躋身於這幅銅黃色的長畫卷裡; 儘管我們在茫茫歷史裡那麼微不足道, 渺小如塵埃,但我們當相信自己仍然是浸入宣紙中不可或缺的一滴墨, 亦是中國歷史這幅雄偉壯麗的畫幅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泱泱中華歷史不止,手中為萬里畫卷作畫的毛筆揮不停,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綿延不斷。

 

中國歷史是一卷偉大的畫卷,宣紙下的墨跡經千年的沉澱,歷久而彌新,幽幽墨香,傳揚萬里。


評語:以畫卷俯視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如何選材至為關鍵。文章以三份一篇幅高度概述古代管治文明,餘下篇幅聚焦寫近代中國的苦難與新生中國的救贖,但其中史事與人物之間的串連有待加強及深化。文筆流暢,但斧鑿太過,部分文句用詞顯得有點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