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三等獎>:畫卷般的中國歷史

畫卷般的中國歷史

文:陳澤鍵(世界龍岡學校劉皇發中學三年級)

 

泱泱大國,巍巍華夏。華之美,隻言片語難言明,長篇大論道不清。化作筆墨,繪於紙上,或可歌可泣;或天怒人怨;或臨終意難平;或遺念長留世。故事化作文字圖畫,在書中,在讀書人的心中,重新上演,再而復之。

 

這畫卷中最長的或許就是血與淚,冰與火。國之本為兵,為器,為戰,為謀,即如此,便會屍骨遍佈,史上十數個國家的開國之人腳下盡皆是枯骨鑄造的階梯,一場場戰爭締造了上位者無上的地位,也造就了下民百姓數之不盡的哀嚎與怨恨,悲戚與永別,那將是驚人,令之恐懼的一幅畫面,屍橫遍野,母親抱著哭啼的嬰兒踉蹌奔逃,卻被後來居上的軍士一刀了結,最後留給孩童的只能是一副悲痛、無奈和不捨的眼神。孩童父親為報仇抬拳衝向殺人者,也順勢被殺,只留孩童一人,背負仇恨苟活於世,而這也僅僅是最常見的場面,馬賊肆虐,土匪攔路,守城軍變成兵痞,屠殺百姓,或者以守護之名虐殺百姓吃人肉,飲人血,百姓易子而食,將士殺人取樂,這是這畫卷之中殘暴的冰山一角,其他的狠辣難以言表。這便是歷史所載、所承,以警醒、以記錄給當今世人知道那時戰爭的殘酷,令人恐懼不敢犯錯,並對如今幸福感到珍惜。

 

自然,有血腥,也有天下太平,唐朝是很值得記錄的一個時期,貞觀之治,永徽之治。文人墨客輩出的時期,極樂之宴上,高力士為李白提鞋求詩,權貴向文人低了頭,李白一首《清平調》看似讚揚楊貴妃之美,暗地卻諷刺國之將衰。白居易的《長恨歌》寫的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寫的是君王廢政寵美人,令朝政再添混沌。只可惜,唐朝終崩安史後,李白撈月醉死湖。逃不過時代更替,唐朝盛世終究沒能抗住時代的長刺,倒在了血泊中。後五代十國起,割開唐朝土,再開亂世。

 

數過去,論將來,我最期待看到的篇章並不是所謂文人騷客,獨領風騷。我向往的是兵戈鐵馬,是秦朝殺神白起、被笑稱有勇無謀的霸王項羽、文人劍客辛棄疾。我期望這條歷史長河中有他們的一席之地,不是所有將士都能留名後世,絕大多數都只會被人稱爲將士,士卒,僅此而已。而這些能在歷史留下隻言片語的,往往都有著獨屬於他們的故事,這些故事因爲傳奇,所以流傳,因爲殺戮,令人畏懼或崇拜,立國靠的是將士,立國後靠的是帝王心術,手有兵權的將士們或被殺,或自殺保全家人,極少數能辭官歸鄉,劉伯溫不就是如此,辭官辭不得,碰上了朱元璋這位最恨貪官,猜忌心相當重的開國皇帝,落不得個好下場。

 

說到貪,七彩河中難免有灰,貪官污吏向來不缺,歷朝歷代對貪官最爲嚴苛的是明朝建立初期,即朱元璋活著的時候,見之即殺,寧殺錯不放過。貪出名頭的自然也不少,和珅、魏忠賢、劉瑾等等貪得出名的人,而貪官,如和珅的貪,好似是乾隆帝明裏暗裏默許的,否則一個身邊的官,又怎能逃過皇帝的查呢,不過乾隆或許還是太信和珅了,最後貪出的數目,令乾隆自己都吃驚了,只是後面都便宜了後來上位的皇帝,被宰了出肉了。

 

說到最後,我所說所寫的也不過是歷史這張大畫布的一角罷了,不是那時的人,又怎能事無鉅細地説出一切隱秘呢?又況且,皇權時期,知道隱秘的人都死得不能再死了,史書由勝利者書寫,又怎知箇中詳情?不過若有一日我能回到過去做個小官,或許我也不可避免手上沾有無辜之人的鮮血,權貴迷人眼,財帛動人心,本心不堅就難成大業,何況市井小民要的不過就是活得輕鬆,有存款,受人尊敬,能閑來無事外出遊玩,而非一直公務纏身,也許只有追求權力的人才能書寫歷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否則,又怎會有人能用鮮血的紅,殿堂權力代表的黃,兵戈無情的白灰,締造出歷史這張充滿色彩的大畫卷呢?


評語:作者筆下的國史充滿了血淚兵火——權貴的貪婪、戰爭的無情以及小民百姓的悲慘命運,交織成一幅濃墨多彩的畫卷,立意頗有己意,所涉人事之描述亦見功夫。行文有意文白交雜,惜未臻成熟,反有礙閱讀節奏;標點符號之運用尤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