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組 優異獎>:尋找中華文化的真知

尋找中華文化的真知

文:梁汝翹 (嘉諾撒聖心學校五年級)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最早發展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孕育著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思想——「仁」、「義」、「禮」、「智」、「信」,在中華民族兒女的身上,世世代代,處處體現。

 

首先,《黃香扇枕溫衾》顯「仁義」,「孝」的表現。古人黃香從小和父親相依為命,他盡心盡力照顧父親。炎熱的夏天,他親自為父親扇枕,讓父親可以有清涼的床舖入睡;寒冷的冬天,他又為父親溫衾,讓父親可以有溫暖的床舖入睡,不用挨冷,盡顯孝心。

 

另外,《孔融讓梨》顯「禮」。孔融作為家中幼子,並沒有恃寵生嬌,主動讓出最大的梨。他禮讓的行為,實在值得世人學習。

 

除此之外,《司馬光砸缸》顯「智」。有一次,司馬光跟幾個朋友在後院玩耍。一個頑皮的孩子爬到大水缸上,結果失足掉進水缸裏。他眼看小朋友就要淹死了,電光火石之間,司馬光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小朋友因此得救。

 

還有,古人韓信顯「信」。韓信在人生落魄的時候釣魚,遇上一個漂洗絲絮的老婦人持續給他飯吃。當韓信離開時,告訴老婦人將來自己事業有成,定必來報答她。後來韓信做了楚王,沒有忘記老婦人對他的恩惠,信守承諾,奉上黃金千兩給她報恩。

 

體現中華文化並非古人專利,現代的中華兒女亦同樣擁有中華文化特質,她就是家喻戶曉被譽為香港「女飛魚」的何詩蓓,她就是當中的佼佼者,是香港首位刷新世界游泳紀錄的冠軍運動員。從小在香港接受本地教育的她,曾分享小時候不是特別喜歡游泳,經常想放棄,後來她決定要立志繼續游泳,將自己成為游泳既「好之者」,隨著年月既洗禮,更昇華成為「樂之者」,體現孔子《論語》中「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話。何詩蓓在游泳訓練期間處處表現出堅毅、勤勞的一面,就正如《論語》中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總括而言,從我求學時所認識到的古人先輩們的事蹟,及至後世人的奮鬥故事,都啟發著我待人處事的應有態度,讓我一步步尋找到中華文化的真知。


評語:文筆流暢,邊敘事邊抒情,前後照應,首尾連貫,文章內容具體,主題鮮明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