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一等獎>:品味中國名人故事

品味中國名人故事

文:朱恩玲(張祝珊英文中學四年級)

 

「鐵生已經不在了。」

 

在史鐵生二十歲時,他走進了醫院,在二十一歲時,他被朋友抬了出來。在之前,他曾獲得跨欄比賽第一名,各式運動樣樣精通。然而,因疏忽照料而引發的先天性腰椎裂柱病讓他的餘生和輪椅上了銬,他的雙腿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他失去了往日的驕傲,開始自暴自棄,多次嘗試自殺但最終以失敗告終。寫作和母親的陪伴拉住了他離開的腳步,再後來,深愛他的母親留下了未曾直接表述的遺言:「你要好好活下去。」他才終止了自憐自怨,開始認真思考怎麼活下去。

 

他開始專注寫作,他曾經覺得:自己是為了寫作而活的。但後來,他又發現,不是的,他是為了活著而寫作。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的自我對話清醒而直白:「我為什麼想活著呢?因為你還想到點什麼,你覺得你還能得到點什麼。或許因為你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寫作。」他像是個迷路的人,嘗試在尋找些什麼,追求著什麼。我會說,他在找一種慾望,一種意義,一種寄託,來支撐起他無法行走的一生,幸運的是,他找到了。而寫作,是他在黑暗中探索的方向,也是唯一的光源,唯一的燈塔。他以此為路,後來也事業有成,成了中國一位著名的作家。

 

寫作為他灑上一層榮光,而到此為止,這似乎也只是一個殘疾人不畏苦難,披荊斬棘的勵志故事。然而,故事還沒有完結,苦難也沒有完結。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他在擁有了妻子和平穩的生活後,確診了尿毒症。命運在他四十七歲時又給了他重重的一擊,病痛纏繞著他原本就不堅毅的身軀。但在這崎嶇不平的旅途中,他寫給余華的信卻留下了這樣一句話:「​​我是這個世界最幸運的人。」在那一刻,這似乎不只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我看到的也不只是千篇一律的勵志人生。史鐵生是如此寬容的人。他是愛這個世界,即使它為自己帶來了諸多的苦難。

 

在他迎來死亡這個必然降臨的節日時,史鐵生為了將自己的器官順利移植給他人,努力堅持了許久,在等到器官移植手術設備齊全後才放心死去。他在最後一刻都在為這個世界帶來些什麼,比如愛,比如給予他人健全的幸福。他的一生,包括他的豁達堅毅的精神,思想透闢的文字,甚至於他殘缺破敗的肉體,都給這世界的美好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曾在《病隙隨筆》中寫道:「生命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的災難都可以加個更字。」余華評價他:「鐵生是個對世界沒有惡意的人,他對世界充滿了愛。」或許他在肉體上是殘缺的,但他在精神上卻是富裕充實的,苦難讓有些人學會怨天尤人,卻讓史鐵生學會珍惜所有,於是到生命的最後那一刻,他活得比大多數人更為快樂、滿足、幸福。

 

或許正如史鐵生說的那樣,困境的本質對於人的傷害是一樣的,如果不去尋找生命的意義,生命就沒有意義。他從未放棄對生命意義的追求,正如他熱愛寫作,熱愛生命,熱愛世界。史鐵生在總結自己的一生時打趣説:「我職業生病,副業寫作。」而我會這樣總結他的一生:「世界予他苦難,他卻報之以歌。」他不只是中國一位出色的作家,他還是一個偉大的人。

 

可惜的是,當我聽聞他的故事、看見他的文字時,他已經不在世了。而在世的人也只能靠反復咀嚼他留下來的文字去了解他不平凡的一生。

 

「可惜,鐵生已經不在了,不在了。」余華面對著鏡頭遺憾地道。


評語:文章寫殘疾作家史鐵生的跌宕人生。這類勵志人物書寫容易落於俗套,但作者憑藉高度的文字駕御能力,寫來真摯動人,筆觸充滿了敬愛,令人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