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優異獎>:品味中國名人故事

品味中國名人故事

文:丁美恩(青松侯寶垣中學四年級)

 

看著臺上人哼哼唱唱、身段柔美、淡雅莊重,實在不理解為何眼前人會曾稱為「下九流」?

 

京劇──已有兩百年歷史,如今更是我們的國粹之一,可又有誰瞭解它的過去呢? 中國民間有句老話「婊子無情,戲子無義。」我也曾如此認為,可一名老祖宗卻打破了我那可笑的認知。

 

「兄弟,我終於買到那大名鼎鼎的梅蘭芳的戲票了!」我笑笑說道:「不就是個戲子嘛,至於這樣嗎?」我覺得不值得,他卻笑我是個老古板,我不然,便和他一塊去看戲了。

 

如今,不知已過去多少年,我仍舊無法忘記,臺上半袖遮臉、眼角含情、帶笑,氣質端莊大氣,臺上人的一哼一唱、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之間,都無不牽動著臺下的心緒,我看的不是戲,是一場藝術。

 

我下了高鐵,不由感歎時代真是變了,真是變得太快了。 來到了梅蘭芳的故居,這裡的人還是如往常一樣,部分都是和我年齡相仿的老骨頭。我與梅蘭芳先生對視,思緒穿越,昔日故人又活了過來,我好像又能看見他的輝煌與辛酸。

 

梅蘭芳登臺以來就不斷收穫鮮花與喝彩,在國內名聲響亮的他,為了更好的宣傳中國文化,向朋友借錢,獨自出資承擔了這次美國巡演的所有花費,他準備了五年。美國並不看好梅蘭芳,但在清亮悅耳的音樂中,一位身穿華麗彩服,一身高貴的東方美人出現在美國觀眾的視野中,滿座譁然,「她」用一顰一笑、「她」用優美的步伐與手勢、「她」用悠揚的唱腔,給現場造成了很大的衝擊,語言和文化雖然不同,但藝術是共通的。

 

觀眾們喜愛他,卻不只是因為他在臺上的表現。

 

當時正是抗日之時,梅蘭芳身為名旦,一直被日軍找上並要求為軍方演出,梅蘭芳為了不給日本人上臺唱戲,一直多處輾轉躲避,但日本人依舊不死心,最後他決定不再登臺演出,甚至蓄鬚明志,甘願留起鬍子,放棄熱愛一生的事業,可是日本人也不是好糊弄的,他只好在日軍來探望前,連打三針傷寒針,日軍確認真的發高燒後,只能無奈離去。

 

沒有人比梅蘭芳更清楚,三針傷寒針的後果,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而且如果高燒過了頭,恐怕還會對嗓子有影響,可他依舊堅持。他在用自己的生命愛國,誰說戲子無義?他臺上唱著忠君之戲,台下堅持著愛國之事。

 

梅蘭芳把一生都奉獻於藝術,從十一歲登臺開始便註定成為聚光燈下的人,卻在自己所愛的藝術面前,毅然決然地選擇維護民族大義,藝術追求固然是崇高的,但或許梅蘭芳先生認為在衛國之下的理想,才是真正的理想。

 

他雖然成功令日軍知難而退,可他不上臺演出,全家也沒了收入來源,所以他靠著典當家裡的東西為生,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後來他就只好靠著寫書法、繪畫來維持生計。後來,中國抗日成功,梅蘭芳也再次出山為國慶祝,可在抗日期間,誰也不知道抗日會持續多久,可能是三年,也可能是三十年,沒人能知道,梅蘭芳先生當時懷著怎樣的心情去做那個決定。 他只是一介柔弱的的唱戲人,卻用最堅強的志氣做著抗日之事,這樣的精神又有幾人做得到呢?

 

戲子在以前是所謂的「下九流」,但梅蘭芳先生「位卑未敢忘憂國」,明明身處亂世又是社會底層,卻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不只有在戰爭前線的才配稱之為英雄,每一個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中奮力抗爭的古人,都可以被稱之為英雄。


評語:以梅蘭芳在抗日期間的「義行」反駁「戲子無義」之謬,立意深刻。以「戲子」被視為「下九流」作引子,結語為「戲子」平反,結構上能做到前後呼應。文句稍欠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