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二等獎>:中華文化多面體

中華文化多面體

文:洪靜㼆(佛教黃鳳翎中學四年級)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我看來大家對於中華文化十分陌生,但實際上傳統的文化道德對於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養成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各類偉大的思想湧現,除有孔子、孟子爲代表提出的儒家思想,墨子提出的墨家學説「兼愛」、「非攻」,更有無為的道家學派和重律的法家學派等。到了漢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以後便儒家思想便成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基石,一直傳承至今。

 

儒家文化對我們影響深遠。首先,就是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從古至今,崇高的愛國主義貫穿在我國傳統的文化道德之中,這也是傳統道德核心内容,如三國時期諸葛亮的憂國憂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及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的道德追求,到明清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崇高思想,還有國父孫中山、譚嗣同等挽救國家的英勇獻身精神等,這些精神和追求都深深蘊含著愛國主義精神。愛國思想是每一個國人的脊梁。在《三國志·魏書》中,曹操想稱魏公,被下屬荀彧斥責「本興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應如此。」可見在强權面前,一個個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的人,會英勇站出來,奮不顧身的堅守自己的理想,守衛自己的國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的運動剛强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事,應該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天地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而這大概就是中國文化的第二個特質「自强不息」,在中國西北方,那裏空氣稀薄,海拔又高,但卻不缺人去建設。我和爸爸有一次去到了甘肅旅遊,在一個村落裏,我抱怨著這裏塵沙太多,空氣質素又不好,根本就不是人該待的地方。可是等到了村裏,迎接我們的是綻放著笑容載歌載舞的村民們,他們熱情好客的一面讓我感到非常意外,雖然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但是他們還是這麽樂觀積極,村落裏沒有人抱怨環境之差,而是靠自己的努力脫貧。其中有一位老人,儘管他可以領取社會救助,選擇接受國家的供養,但他卻仍選擇自力更新,70多歲了依舊堅持種田,靠自己的努力,勤勞地賺錢養活自己。這種樸實、剛毅、自强不息的性格是每個勞動人民的真實寫照。

 

第三,「孝」的文化和精神,是我們國人能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能凝聚一團,創下輝煌文化的根基。孝可以有許多層次;孝養,是子女供養父母;孝順,是順從父母的意志,以順其意;孝敬,則是孝的終極,對父母心存敬意,發自内心實行孝道,讓他們能頤養天年。這也是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尊敬長輩和愛護幼兒是最基本的「孝」,至聖先師孔子曾説:「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因此在中國,尊敬長輩,以禮行之的葬禮,祭祀等也是孝的表現,而在祭祀方面,清明節就是最好的例子。

 

愛國、自强不息、孝敬等知識只是中華文化的一小部分,中華文化深遠地塑造了我們的價值觀,亦是對中國人民族精神和民族思想的啓發。我深信,在悠悠歷史長河中傳承下來的這些文化菁萃,應值得更多的讚揚與推廣。


評語:文章選取愛國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和孝文化三個側面討論中國文化的瑰寶,前二者能引例說明,特別是自強不息一項,以自身經歷見證,尤具說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