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組 二等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文: 張航燚(香港培道中學一年級)

 

展開歷史的畫卷,回望先人的足跡,在偌大的中國版圖上拉近享有「東京夢華」美譽的河南開封市的鏡頭,第一個畫面不是紅黃閃爍的茫茫車海,而是風中搖曳著的花的浪潮。

 

所謂「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秋天菊花盛開後其他的花就凋零了,而農曆九月,正是「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舉行的時候。開封的菊花經過千年的延續和發展,由早期單調的黃色品種,逐步發展至紅色、黃色、複色等各種顏色、花型各異的品種。在開封的菊花文化節中,一片片由不同色的菊花組成的花海在微風的撫摸下翻起陣陣浪潮。

 

有著戲曲之鄉之稱的開封,更是豫劇的發源地。豫劇在二零零六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豫劇的成功與宋代首都開封文化關係密不可分,宋代民間藝術興盛,勾欄瓦舍遍佈全城,而豫劇講究唱腔鏗鏘有力、咬字清晰、活潑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因此廣受民眾歡迎,它在進入茶社後風頭更是壓過京劇,後來豫劇更成為中國五大劇種之一。

 

大家耳熟能詳的《清明上河圖》正是出自北宋畫家張擇端之手。全畫長約528.7公分,高約24.8公分。描繪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旁的繁華熱鬧之景,而這北宋京城,正是當今的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圖》可分為三段,一是城郊,二是以「上土橋」為中心所繪畫的繁景,三則更為壯麗,描繪著當時各種社會階層的人及商舖。全畫內容豐富生動,集中概括地再現了當時北宋全盛時期都城的繁景,使得後人對當時的民眾生活面貌有進一步了解。而《清明上河圖》更是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被列入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名錄中。

 

中華文化上下統共數千年,文化承傳卻不曾斷過,不論是哪一座城市,都有著先祖所留下來的文化遺跡,值得我們追尋,而這些座城市之一的河南開封,又何嘗不是中國一塊不可多得的瑰寶。


評語:行文吸引,善用典故,能夠寫出開封厚實的歷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