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場>:梭戛鄉——故鄉的神秘

田壟深處,有我的故鄉。在中國西部貴州省的崇山峻嶺中,有12個小村寨,梯田深處,隱隱約約有許多房子,那便是我的故鄉——梭戛鄉,坐落於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在我的故鄉生活著一支古樸而神秘的苗族分支——長角苗。

長角苗是百多個苗族支系中比較獨特的一支,我們的祖先曾因躲避戰亂流落於此,現只有5,000人左右。我的故鄉偏僻高寒,村寨間通過家庭間的血緣、婚姻關係緊密結合。我們的服飾和頭飾都蘊藏著歷史傳說,還有獨特的打親(婚嫁)、打嘎(喪葬)、祭山、祭樹儀式,古樸神秘的族群文化吸引著許多人想一探究竟。

從小,巴(奶奶)就教我蠟染和刺繡,縫製一套盛裝往往需要幾年工夫,所以學習之餘,手工活動是我童年最好的「玩具」。每當重要節日,我們女性都會盛裝打扮,穿著繡滿錦雞羽毛的服裝,頭上插著一把長約50-60厘米呈∞型的木梳,並纏著歷代祖先的頭髮和黑麻繩。這個大髮髻重約2公斤,形成一種往兩邊墜下去的牛角頭飾。我常常因為頭飾太沉了,一邊用手托著髮髻一邊和小夥伴玩耍,那樣子看起來非常滑稽。13歲時,裡阿(母親)用青黑色氈圍給我圍上,取代兒時鮮豔的刺繡棉布圍兜,作為我成年的標誌。

長大後,我出落成了標緻的大姑娘,受到很多小夥子的青睞。每年農曆正月初四至十四的跳花坡,是長角苗青年談情說愛的好時機,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這段時間,男青年都得走村串寨與女青年對歌。他們拿著竹製蘆笙、口弦琴、竹笛,或者摘幾片木葉,來到中意的女孩家門前對歌。若男方贏了,女方才能開門讓其進家。小夥子先給老人磕頭,老人對小夥說幾句希望和祝福的話,然後設宴共飲。經過兩三天對歌,雙方若產生感情,小夥子便在女方家住上幾天。但我是個見過世面的長角苗姑娘,小夥子們的青睞必然是落了空。

我們的民族信奉多教神,每年大年初四開始到十五都有非常隆重的祭祖、祭樹、祭山的活動。12個村寨的代表們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議活動事項。在我家村頭有一片樹林叫風水林。在這片樹林中有一棵粗大香樟樹,我們稱之為樹神,每年的祭祖,祭樹,祭山的活動,不允許婦女參加,頑皮的我和小夥伴會躲在樹林裏偷看,族裏有威望的老人被奉為鬼師,由鬼師來主持這古老的儀式,以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在樹林中,有的樹已經被祭祀的香火熏得黑乎乎的,彷彿在向人們訴說長角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1993年,挪威博物館學家約翰・傑斯特龍(John Aage Gjestrum)到我的故鄉考察。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深深吸引了他,為了保留我們的民族文化,中國和挪威政府合作,於1997年在我的家鄉興建梭戛生態博物館,是亞洲第一座生態博物館,也是記載我們民族風俗文化的活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