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食主義>:冬瓜和煮羹

夏天炎熱,出汗尤多,需常避暑,多喝飲料,身體方能補水降溫,以免缺水中暑。時令瓜菜新鮮上場,煮湯炒菜,邊吃邊吸收水份,同樣是補水的好方法。外出用膳,常見冬瓜盅,大的小的,原盅呈上,加肉添蝦,配夜香花,清淡易入喉,挖取瓜肉同吃,爽利潤心,比倒灌汽水更消暑。冬瓜在家,或厚切成環,中間配搭蒸排骨,肉瓜相配,濃淡互補,算是家常的功夫菜。再簡單一點,冬瓜去皮,切件滾湯,投入鹹蛋,已經味美非常,配白飯一碗,絕佳。

煮冬瓜法,古代已存。《壽親養老新書》有記錄「冬瓜羹方」,以食療方法,治療老人「煩熱」、「躁悶」、「不安」等症狀。簡單說,就是由體內五臟燥熱所引起,以致身體發熱、煩躁、思想紊亂。其中一個治療方法是「清熱滋潤」。

「冬瓜羹方」就有上述的功效,即使不同年齡的朋友食用,也會有相應的效果。食譜材料包括:去皮冬瓜、豉心和蔥白。蔥白就是蔥的白色部分,豉心看上去似是豆豉的中心,是不是每顆豆豉都只用中心,不用外表呢?當然不是,原來豉心是發酵完熟後,拿取處於發酵器皿中間的豆豉,主要是豆豉於中間,較少受外界的溫度或狀況影響,品質最好。簡單舉例,就是我們盛飯時,電飯煲內,最周邊的飯可能較乾,中間的飯通常較軟。

材料準備好,做法是「和煮作羹,下五味調和」,材料一併煮為羹湯,隨你喜歡調味。文中亦提到「空心食之。常作粥,佳」,最好空肚食用,平日加米煮成粥,一樣對身體好。材料現在不難買到,煮出來的味道如何,我著實不清楚,大家不妨試試。不過體質各有不同,最好先了解個人狀況,少吃滋味,多吃可能會有反效果,切記留意。

食用冬瓜,古時有解毒作用。東晉《肘後備急方》有「食魚中毒」一則記載,指解毒方法是「濃煮橘皮,飲汁」,另一方法就是喝「冬瓜汁」。東漢《金匱要略方論》也有類似說法,不過由魚類轉換成蟹類。文中「食蟹中毒治之方」談到:「冬瓜汁飲二升,食冬瓜亦可。」同樣要喝大量冬瓜汁,或者直接吃冬瓜。換轉現時的看法,似乎中毒後,要自己吃完整個大冬瓜盅才行。當然,現在啖吃冬瓜,消暑淺嚐可以,如果不幸中毒,還得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