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築印>:遊走鄉間石跡小發現

大家於新界鄉間遊覽時,會否發現路旁或村口的位置,往往有一塊或多塊的三角形或圓形石頭被人們用香燭、生果等祭品供奉着?這些石頭、石塊是土地神的代表,我們試看看1至圖5的相關例子。

「土地神」又稱為「土地公」、「地主公」、「伯公」、「龍神」、「福德」等,是最多香港人拜祭的神祇。土地神為一種自然神,是地方的守護神,幾乎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土地神。土地神也是所屬村界的標誌,由於土地神多放置在村口位置,換言之,凡看到土地神就代表到達了村口的範圍了。人們現時祭祀土地,乃祈求財富、吉祥、平安、長壽、昇平。

土地神的出現,較多人相信以下的一個傳說:土地公原為家僕,名張福德。有一次他帶着主人的幼女外出,途中遇上大雪,張福德脫下衣給幼女保暖,但自己卻凍死了。就在他凍死後,空中突然出現「南天門大仙福德神」八字,時人以為是上天賜予的封號,故建廟奉祀,就稱家僕為福德神。

說回以石頭、石塊來代表的土地神,一般放置在有蓋的或無蓋的祭壇或小神龕內來供奉。試看6,該土地神位於大澳路旁,人們在石頭上插上金花以示尊敬,但祂可謂受盡風吹雨打。7土地神置於元朗屏山文物徑無遮蔽的祭壇上,該祭壇由青磚砌成,兩側有「鑊耳」山牆。8土地神上有鐵簷篷遮蓋,兩側用青磚砌成。9土地神位於大澳,遮蓋土地神的頂部較為特別,乃是模仿棚屋屋頂而製成的。後來人們開始興建專為供奉土地神的廟宇,現時本港最為宏偉的土地神廟宇,相信是位於新界北區料壆村的福德宮了(圖10

土地神由一塊石頭,逐漸被塑造為一白髮老翁,一般是右手拿杖,左手執元寶, 可見亦兼理財務,故習俗奉祂為財神(圖11及圖12。及後人們更安排了一位土地婆婆來陪伴土地公公,體現中國人喜歡「成雙成對」的觀念呢!

人格化了的土地公公,於吳承恩《西遊記》情節中佔上一席位,但祂經常被孫悟空欺負,如大家有興趣,可按此了解更多。

(未完,全文見電子版《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