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誌>:「陰陽調和」概念開啟傳統國畫先河——周公理畫展絮語

#33 親水文化(2023年5-6月號第33期)

圖、文:李凱恩(自由撰稿人)

不少畫家都專精於一或兩門技藝,但周公理先生(1903-1989)很特別,他是一名全才畫家。同時,他把「陰陽調和」的概念應用到藝術上。究竟周公理的畫作有什麼特色?我們可以聽聽觀塘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先生怎麼說。

「中國藝術界很少提出『陰陽調和』的概念。這是透過周公理畫展,將這歷史悠久的理論應用在藝術創作上,以另一角度去欣賞傳統國畫,也帶出另一方法去作畫,希望作者和觀者一新耳目。至於周公理如何善用『陰』『陽』來寫畫,請參看展覽圖錄的序言。」楊總監稱。

根據圖錄的序言:「無論是虛與實、聚與散、嫩與殘、濃與淡、疏與密、剛與柔,還是動與靜,這些相對技法的組合皆符合中國傳統的『陰陽』信念,萬事萬物都由這兩元素做成,周公理牢牢掌握了當中奧妙。」

周公理以玫瑰及白鴿描述「世間有愛」。根據楊總監所說,玫瑰屬於薔薇花種,傳統國畫已常見薔薇,稱月季花、長春花等,因為它們四時開花。不過,在西方文化,玫瑰表示愛情,而鴿子也象徵和平的博愛。這兩個題材在二十世紀才多見於國畫,其中齊白石的作品較多是畫鴿子的。至於玫瑰,看來是周公理獨領風騷。

周公理的作品怎樣表現藝術的真、善、美?「周公理的作品以寫生為主,即『求真』;以關愛為題,即『求善』;以『陰陽』構圖,即『求美』。」楊總監說。

楊總監認為周公理的作品結合中西藝術的風格:「很多畫家都喜歡結合中西藝術。周公理並不是少見的例子,但他是成功的多才畫家,既寫西畫,又作國畫。他引用水彩的濃淡著色入國畫,加強景物的層次感,便是鮮明例子。」

香港年輕人要否像周公理一樣,成為全才畫家?楊總監說:「不一定要做全才畫家。只要從寫生、寫實開始,建立扎實的繪畫基礎,然後選一門有興趣的畫種,專心發展,便不難成為有才華的畫家。」

楊總監又認為,不少香港人對中國傳統藝術很少認識,這是遺憾。若要推廣中國文化,必先雙管進行。一方面在家庭和學校,培養青少年的道德素質。沒有良好品德,怎能治好學問?至於學校教育,中國歷史課程必須加強,並成為中學生的必修科;另一方面,便要透過傳媒報導及各類網上和實體的文化活動,說好相關的中國故事,讓市民了解當中的歷史背景,以啟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周公理對藝術界的影響深遠。很可惜,現在周公理所辦的學校已經不存在了。他的學生也沒有經常匯聚一起,未能有效發揮力量去推動周公理的藝術精神。但不要緊,就讓下一代的畫家承傳周公理的精神。

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先生
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先生
《玫瑰》| 1977 | 水墨設色紙本 | 43 x 67厘米
《玫瑰》| 1977 | 水墨設色紙本 | 43 x 67厘米
《紫藤白鴿》| 1985 | 水墨設色紙本 | 93 x 45厘米
《紫藤白鴿》| 1985 | 水墨設色紙本 | 93 x 4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