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行之路>:中國能否在競爭中超越美國?——馬凱碩教授論壇回顧

香港政策研究所耀中耀華教育網絡於2023年4月25至26日邀請了馬凱碩教授(Kishore Mahbubani)來港主講論壇,並特此為香港青年學生舉行了一場精彩講座。

馬凱碩在論壇上重點比較中國的精英治理和美國的金權政治,並以其著作《中國贏了嗎?》為例,為我們提供一場極具意義的分享。馬凱碩就中美關係之演講,可分為下列三點:

一、中國的精英治理使「東升西降」勢不可擋

馬凱碩指出中國的精英治理是其競爭優勢所在。中國共產黨選拔官員的方式重視能力和表現,選拔過程嚴格。以習近平為例,他在上海、浙江、福建等地擔任過多個職務,獲得豐富經驗。這方面的細節可參考中國政府把習近平的青春歲月和成長歷程系統性製作的8部採訪實錄[1]。每一位重要官員進入中央政府之前,他們需要經歷嚴格的選拔和培訓。這使得中國的政府官員具備了極高的執行力和政策制定能力。此外,中國政府對教育投入的重視也是精英治理的體現。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中國在2019年的教育支出佔GDP的4.5%,這一比例高於美國。這使得中國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競爭優勢,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相反,與中國的精英治理不同,馬凱碩指出美國的治理模式已淪為金權政治[2]。美國的政治體系中,金權政治在選舉和政策制定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美國的政治獻金制度導致了政治權力向富人傾斜。根據美國智庫公民參與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的數據,2019至2020年美國大選週期,總共籌集的競選資金達到142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這種現象導致美國政策制定偏向富人和大企業利益,而忽視了人民需求。例如,2017年美國稅改案對企業和富人實施大幅減稅,但大大限制對中低收入家庭的減稅幅度。這種治理模式削弱了美國在全球競爭中的實力。

二、「東方號」正全速駛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

由於中國治理的「對」,及解決問題之「精準」,使體量龐大的「東方號」在治理方面的優勢在全球競爭中創造優越條件。中國近年在基礎設施、科技、教育等領域的投入和成果日益顯著。例如,中國在5G技術方面已經領先世界,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截至2021年底,中國5G基站數達到130多萬個,佔全球的70%以上。正正是制度的優勢使中國政府能團結14億中國人奮鬥發展。現在的中國亦因此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三、中國以「戰略定力」面對美國的挑戰

馬凱碩在演講中提到「二元政治鐵律」(“Iron law of dual politics”)的概念。即每當世界第一新興大國快將超越世界第一強國時,世界第一強國總會企圖壓倒世界第一新興大國,這就是驅動中美競賽的更深層次的原因。這亦是現實政治,是殘酷的、是國家利益本位的。因此,台海問題、俄烏問題、金融武器化等都是美國為了維持第一強國地位的國際策略。

面對美國的挑戰,中國保持理性、冷靜與客觀,亦即是「戰略定力」。中國具「亂雲飛渡仍從容」的處變不驚面對國際問題,當「東方號」已超越美國後,大國博弈的結果自然瓜熟蒂落。作為青年學生,我們也要時常保持理性、冷靜與客觀。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媒體時常以歪曲與偏見指控中國,例如指控中國的破壞環境問題。

事實上,環境問題影響是來自西方工業革命,西方國家在過去幾個世紀裏向大氣層排放的污染。數據顯示,總量累積計算,歷史上最大的碳排放國家、地區,第一名是美國,其次是歐洲,第三才是中國。美國為了自身利益更不止一次,而是兩次退出了國際氣候問題協議包括:奧巴馬時代退出「京都協議」;特朗普時代退出「巴黎協議」。相反,植樹造林的巨大成就,全球1/4的森林增加在中國。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完整、先進的新能源技術。因此,「戰略定力」除了堅如磐石外,更要客觀及冷靜的頭腦處理資訊的「戰略清醒」。

[1]《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在正定》、《習近平在廈門》、《習近平在寧德》、《習近平在福州》、《習近平在福建》、《習近平在浙江》、《習近平在上海》。

[2]詳見馬凱碩《中國贏了嗎》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