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誌>:佛教書畫帶來「寧靜」

#32 交通縱橫(2023年3-4月號第32期)

圖、文:李凱恩(自由撰稿人)

當可以淨化人們心靈的宗教遇上內容包羅萬有的中國藝術,會有什麼火花?《菩提花開——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佛教書畫展》可為你提供答案。讓我們來聽聽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藝術)鄧偉雄博士(下稱鄧博士)及寶蓮禪寺住持淨因大和尚的分享。

中國佛教界書畫別具特色,鄧博士稱:「我認為特色是在於為觀者帶來『寧靜』的感覺。我們可以在佛教書畫藝術之中,找到和平、安寧的情感,或者說是一種『境界』。因為這類作品的內容及創作主題,不論是佛像,或是山水,或是其他靜物,往往都突出了一種不追求競爭,或者是不論勝敗的氣氛。」

宗教與藝術有很多相似之處。鄧博士認為,兩者都是首先需要大家對其有所認識,然後才會進一步產生喜好或信仰的東西。因為兩者都是需要人們明白到其意義所在——愈是明瞭箇中的意義,就愈會產生一種追尋下去的念頭,再進一步去尋找藝術或宗教對自己人生的影響。

此展覽以哪一位名家的作品較有特色?鄧博士說:「在這次寶蓮禪寺藏品展的書畫名家之中,趙樸初便顯得很有特色,其書法反映了他是如何完美融通了多年的書法造詣及其深厚的佛學修養。故此,在觀賞趙老的書法時,我們的心中自自然然就會產生一種平和的禪意。這種平和,就正如趙州禪師論禪意云:『雲在西湖月在天』的感覺。」

據鄧博士所言,是次展覽展出的多是傳統畫人作品。這批畫人大多是自1949年後從國內移居香港,對當時香港傳統書畫藝術的發展可謂是影響深遠。除了傳統畫派的作品外,這展覽亦有展出嶺南畫派以至新水墨畫派的作品,從中可以見到本地藝術界是如何基於傳統美學的基礎之上,汲取西方藝術的養分,漸漸地開闢了一種意會中西的獨特藝術風格。

此展覽亦展出了高僧的墨寶。寶蓮禪寺主持淨因大和尚說:「中國佛教協會分別從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中篩選出53位高僧宿儒的墨寶。其中演覺長老書法端莊大雅,有無盡變化氣象,如佛坐蓮花,無言說法;班禪大師以小篆示現法象莊嚴,古樸端方,自然羅列;宗性法師對聯書法天真爛漫,純以悟性勝出,一派天機躍然紙上;隆相法師的書法,以碑學入骨、帖學為神,莊嚴肅穆,一派法門龍象之姿,讀來令人心生景仰;觀雲法師隸書古樸自然,如老僧說法,徐徐道來卻又引人入勝。」

宗教與藝術對社會具有深遠的影響力。縱使它們有不同的目標,但都對民眾具有相似的教化作用,而是此展覽正正體現這點。

靳棣強《山水》
靳棣強《山水》
趙樸初《行書七言聯》
趙樸初《行書七言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