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聖約翰座堂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自然亦有各種古色古香的文物和建築。由於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近代亦有接觸到西方文化,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見一些别具一格的古代、西方宗教建築。它們均見證着時代的變遷,跨越了過去來到現在,也將接連未來。而接下來我將會介紹一座歷史悠久的國際性法定古蹟——位於中環的聖約翰座堂。

聖約翰座堂建於1847年,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西式教會建築。座堂以青磚及石材建成,主要由三幢主樓構成,而且揉合了早期英格蘭式和華麗哥德式建築風格,例如堂內正中間格外匠心獨出的彩色玻璃、木拱三葉草及四葉草形窗框等。座堂每天均有崇拜,崇拜的語言主要是英語,亦設廣東話、普通話及菲律賓語。這時代久遠又中西合璧的座堂正因此而成功吸引一批又一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崇拜者慕名而來。

為了有效保護遠溯幾千年的文化遺產,政府積極尋找和評級歷史建築,妥善保育它們。故1996年1月5日,這座曾在香港日治時期被用作日本人俱樂部、懸掛過英國國旗的香港教會建築才被確立為歷史建築級別的法定古蹟。考慮到建築物結構,該處不設冷氣供應,以免水氣造成白蟻侵蝕;另外,政府亦有定期修訂《古物及古蹟條例》,以保存具有歷史、考古及古生物學價值的文物和建築,以及引入文化遺產保育概念。如法定古蹟有損壞,政府可以用公帑修復或保護古蹟。所以在被好好保育的情況下,聖約翰座堂亦能維持原有面貌。

所謂「縱有金山銀山,難買文化遺產」,希望香港現存的古蹟、建築物、文物能夠得到保護,繼續傳承下去,讓下一代的青少年在欣賞它們的過程中,既可加強他們的保育意識,亦能提高他們對香港文物和歷史的認知。

編者按:

歡迎讀者投稿,主題圍繞歷史、文化、藝術;體裁不限;
- 電郵投稿:info@hkccd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