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說>:中國式現代化:道德及工商業並重的田家炳先生、蔣震先生

要引起學生對中國式現代化課題感興趣,可從中國人營商的特色作切入——既重視工商發展,也重視為社會及國家作出貢獻;注重科技文化,又注重道德及人文精神。「中國希望在教育」的工業家田家炳先生,和倡導「工業富民,民富國強」的蔣震先生,就是營商、行善施教,工業與道德文化發展的典範,也是儒商文化的代表。

田先生早年在家鄉梅州市大埔縣生活,後接管父親玉瑚公生意,上承父親重信譽及道德文化精神,深明「誠信為本」營商理念,更親往多個鄉村推銷磚瓦。以往的陶瓷不論質素好壞,均是劃一平價出售。田先生立意創新,把瓦片改為按品質定價,並請買家體諒購買若干比例的次品,以平衡收益,表現出誠實無欺的作風。他又認為做生意「要考慮客戶的利益,讓對方有利可圖」,所以在田氏第三大廈的地面層特立貨倉,方便市區的下游廠家提取塑料,以減低中小企業物流及倉儲成本;又因方便客戶,吸引了不少租戶租用大廈,為田氏公司帶來收入,利己利人。而最為香港同學熟知的,是他十分重視文化教育事業。他於2001年為了捐資內地一批教育項目,毅然把居住了37年的洋房出售,改為租住小公寓;後又把一幢位於屯門的巨型工廠大廈出售及把四幢物業之業權轉贈予田家炳基金會,以推動祖國及香港的教育事業。

田家炳先生
田家炳先生
蔣震先生
蔣震先生

另一位常言「工業富民,民富國強」的蔣震先生,曾為安達臣石礦場打石工人。他說「做人最重要是志不窮」,並以《論語》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自勉。蔣氏沒有機械基礎知識,在勤奮學習下,於1958年以200元和朋友一起創立震雄機械廠,發明了全球首部十安士螺絲直射注塑機,更獲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頒發「最新產品榮譽獎」,足見勤於學習的成果。1959年他在錢塘江觀潮時,受清濁水不混的現象啟發而發明了首部雙色注塑機,並製造出雙色「西瓜波」,給予香港兒童很多樂趣,又為香港塑膠機械製造工業奠下基石,更把震雄發展成馳名世界的注塑機王國,這又可引證蔣氏具有卓越的觀察能力。

蔣氏常與兒女談及「只要你是中國人,你便有使命為國家致力,為民族謀幸福」。他於1990年成立「蔣震工業慈善基金」,資助內地年輕人赴港學習機械及工業,學成後返回原居地作出貢獻;又出資在家鄉山東興辦高等工業學校,培育人才。他與家人共晉晚餐後,往往會返回工廠,研究機械製作,務求優化產品,可見蔣先生工作認真及自我要求甚高,是年輕人行事的借鑑。

筆者認為可於中學的公民及社會發展科、世界史科之香港和經濟課題中,加入儒商文化內容,以田、蔣二人的故事,教導學生中華文化及正面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