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築印>:不一樣的古井及井神初探

2014年4月,港鐵沙中線土瓜灣站近宋王臺之施工現場,發現了南宋方形古井,引起了考古界極大的關注。由千多年前至香港開埠前,本地村民都是依賴水井及溪水作為主要水源。大家在遊走本地村落時,不難發現上百年的古井,筆者在這裏分享幾個較特別的古井。

重現生機的屏山文物徑古井

在楊侯古廟與上璋圍間小路旁有一口古井,確實建造年代已難以考證。據鄧氏族人相傳,這口井由坑頭村村民所建,有二百多年歷史,曾是坑頭及上璋圍兩村村民食水的主要來源。幾年前村民卻不浪費古井,竟然用來飼養錦鯉。過去在井中養錦鯉的原因有三:第一有吉祥意思,寓意年年有餘;第二可以起到清潔水質的作用,魚兒能吃掉井中的小蟲和藻類;第三是為了檢測村裏水井的質量,如果魚兒不健康或者死了,就說明水源被污染了。

圖一

嘉道理農業輔助會(KAAA)資助建成古井

賀理士嘉道理爵士及羅蘭士嘉道理勳爵兩兄弟,於1951年創辦嘉道理農業輔助會Kadoorie Agricultural Aid Association(KAAA),為有需要農民提供培訓、物資和免息貸款。KAAA多年來捐贈了43萬包水泥及其他建築材料,用作修建鄉村道路、水壩、水井和灌溉水道。現時香港仍可見刻有KAAA標誌的設施,如是刻有KAAA的永樂橋石碑。該石碑於1959年豎立,永樂橋為昔日東涌馬灣村內的石橋之一,是由KAAA捐建而成。在梅子林後山旳水井,上有一幅刻有「1954K.A.A.A」的牌匾。水井於1954年落成,KAAA透過當時的漁農處或理民府將水泥分派到村落,由村民合力完成工程。

被日軍迫令村民開鑿的水井

日軍於沙頭角山咀村一帶佈防時留下一道戰壕,戰壕連接着1個水井、3個觀察站和3個石砌的機槍堡,這些都是日治時期日軍強迫村民興建的。當中水井是日軍為了飲用而開鑿的,井水亦用作冷卻機關槍之用,另外日軍亦會在此處洗澡。水井的三邊圍上以鵝卵石堆砌的牆,鵝卵石被磨得光滑,褪去稜角,原來對洗澡甚有要求的日本人,以此幅鵝卵石牆作刷背之用。由於山咀村60多年來被列為禁區範圍,所以日軍軍事遺跡保留得較為完整。

(未完,全文見電子版《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