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學堂——中華傳統節日》活動一:專題講座

《歷史文化學堂(第八屆)——中華傳統節日》

🏫活動一:中華傳統節日專題講座

三場專題講座將邀請熟知中華傳統節日習俗的學者及專家,為中、小學師生介紹中華傳統節日的歷史、習俗和意義,讓學生更深入認識中華傳統節日,了解和欣賞當中的文化承傳,同時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興趣。

對 象:全港中、小學師生及家長

形 式:線上進行(YouTube)

– 符合出席時數的參加者將獲頒發相應場次的電子版「聽講證書」; 學校可將學生的參與計入「其他學習經歷」; 參與專題講座的教師可申請「持續專業發展時數」。

– 歡迎參加者參與三場專題講座。

    講座內容 日期 時間
1 彭淑敏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暨副系主任)
中華傳統節日與非遺習俗 4 月 20 日 (星期四)
下午4:00-5:30
2 陳天權先生
(專欄作家和風俗研究者)
中華傳統節日與香港考察 4 月 27 日 (星期四)
下午4:00-5:30
3 鄧子健先生
(兒童繪本作家及插畫家
中華傳統節日習俗與
繪畫藝術
5 月 4 日 (星期四)
下午4:00-5:30

*專題講座線上收看方式將於舉辦3以電郵通知負責老師。

講者介紹

 

彭淑敏博士(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暨副系主任)


彭淑敏博士,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院歷史學系哲學博士,現為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副系主任及助理教授。自2013年起參與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主辦、優質教育基金資助《歷史文化學堂》至今。近年的學術研究包括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資助「逝者善終、生者善別:圖解香港華人喪葬禮俗」及「從傳統到現代:西方基督教傳入與香港漁民教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資助「伙伴合作項目」:增補「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及「香港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研究及專刊:食盆計劃等。著有《逝者善終、生者善別:圖解香港華人喪葬禮俗》(香港: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2018)、《香港文化導論》(香港:中華書局,2014)、《香港記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屏山故事》(香港:中華書局,2012)、《辛亥人物群像》(香港:中華書局,2011)及《改變香港歷史的60篇文獻》(香港:中華書局,2011) 等。

 

 

 

陳天權先生(專欄作家和風俗研究者)

陳天權是資深新聞工作者,同時喜歡採風問俗,過去20年走遍全港各區,用文字和圖片記錄不同族群的節慶、神誕、太平清醮和盂蘭勝會。現為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兼職講師,教授歲時節俗和神祇信仰等課程。曾出版十多本書,其中《香港節慶風俗》是首本介紹香港全年每月節慶的中文書籍,透過各地的民間風俗,探討居民的傳統觀念和鄉村的獨特文化。

 

 

 

 

鄧子健先生(兒童繪本作家及插畫家)

生於香港,本地兒童繪本作家及插畫師,創作主題以香港文化為主。畢業於英國新特蘭大學平面設計系榮譽學士,香港大一藝術設計學院插圖高級文憑。現擔任香港創意藝術會會長,香港青年藝術創作協會主席,Brothersystem Studio Co. 課程及藝術總監。

曾於本港、韓國、台灣、澳門等地區舉行個人畫展,作品曾於世界各地展出。
2017年獲香港出版商會及出版業協會委任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台北國際書展及法國博洛尼亞國際書展香港館「香港文化主題」藝術總監。同年,香港老店立體遊獲頒發香港出版雙年獎(兒童及青少年組出版獎)。2018年獲香港賽馬會邀請為 1:1 馬匹雕塑繪畫香港文化及地標,作品長期展示於沙田馬場內,同時帶領一千名學生創造世界健力士紀錄「最多人同時在雕塑上填色」。

 

 

*專題講座線上收看方式將於舉辦3以電郵通知負責老師。

*截止報名日期: 4月13日(場次1)、4月20日(場次2)、4月27日(場次3)

🗳報  名 (請選擇其中一項方式):

             

*若參與人數眾多,可選擇下載 Excel 表格填寫參加者名單(附上資料:中文姓名、年級或職稱、參與場次),然後以附件電郵至文聯會:info@hkccda.org

如欲參與或查詢,可聯絡項目主任韓先生